郭衍恒青岛康明眼科医院院长王建华——
白衣丹心复明使者
王建华,青岛康明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作为一名医生,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眼科疾病诊治及显微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特别专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山东省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著名专家之一,现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万余例,胶州市80%以上的白内障手术由其带领团队完成。
“我经常对我们的大夫讲,如果是我的眼睛出现问题,我要把它交给一个什么样的医生,我才能放心手术?换位思考,当病人把自己的眼睛交给你去治疗,交给你去开刀,这是对你极大的信任!所以作为医生,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要尽职尽责的为病人考虑,用自己真诚为病人的心,真正地为病人去体会到每一个细节问题。”王建华在接受“海峡两岸同心光明行”活动方采访时如是说。是的,正如他说的那样,从医这三十多年里,王建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直这样坚守在眼科诊疗第一线上。
家住城阳区上马街道的韩阿姨拉着王建华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在其它医院被告知需要花费两万多元手术费才能治疗的眼疾只是因为泪道不通引起,王建华给开药治疗半月后便恢复如初。“到哪去找这样的好大夫,这么为我们考虑,我害怕手术一直不敢做,手术费用也不便宜,这段时间,全家上下愁眉不展,王院长真是解了我们一家人一大块心病!”
三十年来,王建华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病例,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对待每台手术,都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严谨和认真。同时,十分注重专业技术提升,每年数次受邀出席全国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不间断地汲取国内外眼科医疗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2004年受聘为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胶州分会会员,2005年起担任青岛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年被授予胶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10年起兼任胶州市医学会副会长。在《中华眼科杂志》等国家级眼科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17年4月王建华还当选为青岛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爱岗敬业,廉洁行医,王建华以精湛的医术、仁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和眼科界同仁的普遍赞誉。
胶州海健医院院长匡海茜——
德医双馨杏林精英
匡海茜,副主任中医师,中华知名针刀医学专家,青岛市助残先进个人,胶州市三八红旗手,这是档案履历中所描述的匡海茜。可在认识她的人、熟悉她的人的心中,却是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匡海茜:一位温文尔雅、端庄大气的中年女性,一位治学严谨、工作认真的知识分子,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视病人为朋友的专家型基层医生。
34年前,匡海茜走上了工作岗位,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一路从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一步一个脚印干下来,2000年任职胶州中心医院首任康复理疗科主任。2005年,匡海茜创办了胶州海健医院。
1996到1997年匡海茜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将当时中医学界的最新技术——小针刀疗法学习掌握,学成归来,第一时间将此项技术用于临床治疗,成为青岛市开展针刀治疗的第一人。匡海茜不仅能应用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这些常见病,还开创性的将小针刀用于治疗顽固性面瘫、小儿抽动症、失眠、抑郁症等疑难杂症,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2005年中华特色医药协会授予匡海茜“中华知名针刀医学专家”荣誉称号,并将技术带出国门,远赴韩国、日本等国家传授讲学,成为胶州市医学界出国讲学第一人,这让针刀医学为世界所共识。
匡海茜接诊过一位中年女性,因与他人吵架,突发失语,辗转几家医院求诊不见好转。家人把患者带到匡海茜面前,病人着急地流着泪用笔书写着自己的病痛,患者已经几天不能入睡,两眼发红,双手撕着自己的咽喉说不出话来。匡海茜说这叫“暴喑”,为情志所伤。她每天两次亲自为患者针灸,到第三天,匡医生将扎在病人舌头上的针灸针取出的时候,病人哇哇地哭着说出“谢谢”两个字,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匡海茜医生是岛城有名的康复专家,她所带领的康复团队承担着胶州市0-15岁脑瘫患儿的康复工作,她深知责任重大,每一位脑瘫患儿她都亲自制定方案。她说:脑瘫患儿是被上帝偏爱的天使,就像被多咬了一口的苹果。匡海茜对每个脑瘫患儿的家庭都倾注了情感,特别是一些两代残疾的家庭。有些脑瘫患儿一家三代都是匡海茜的病患,有时本来是去看望残疾儿童,顺便为患儿的母亲开具了中药汤剂,又为患儿的爷爷扎了针灸,救助无处不在,一路播撒大爱。
市府居委会第二卫生室律劲松——
以人为本精诚服务
律劲松,中共党员,1993年至今在市府居委会第二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5年来,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哪家有病人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而且半夜出诊也是常事。
在医疗工作中,他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辖区里有两位五保老人,刘大娘患哮喘、腰腿痛,老伴姜大爷患高血压、脑梗,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他毅然决然当起了他们的保健医生,定期免费上门量血压、测血糖,送医送药长达5年之久;辖区里曾大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儿子,30多岁没有工作,母子两人相依为命,靠政府救济生活,律劲松记挂在心,希望有个长久之计帮助他们。他就让曾大娘的儿子到他的诊室干些打扫卫生、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发工资给他,让他和母亲的生活有所改善,还让这些特困家庭感受到了尊严。
除了诊治病症,他还主动承担起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这项工作牵扯精力大,除了社区居民档案的录入和管理,还要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查体。即使诊治病人到很晚,他还是加班加点,保证公卫项目的及时跟进。
律劲松同志一直坚信,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真诚贴心的服务。所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2015年,参加了青岛市医疗领域特有专长技术人员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证书。通过自学和理论实践,他将中西医相结合,吸取民间验方的精华,潜心探索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途径,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技术过硬,口碑好,很多平度、即墨、黄岛、城阳等区市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二十几年的辛勤付出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肯定,他先后四年被市卫计局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在市卫计局的推荐下,接受了青岛电视台《大城小事》栏目的采访,报道了他的优秀事迹。
律劲松始终以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安排的工作,不断学习和进取,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胶北街道办事处店子卫生室郭衍恒——
祖传医术悬壶济世
郭衍恒,胶北街道办事处店子卫生室执业医师,郭氏整骨第3代传人,在中医正骨领域有二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
郭衍恒自幼受家庭熏陶,自学了很多医学知识。1994年,郭衍恒进入胶州卫校系统的学习了西医。3年后毕业回到家乡投入了乡村医生的工作。工作期间感觉自己所学知识匮乏,于2002年进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又学习了3年医学知识。当时的就医条件落后,为了给患者更好的就医环境,自己出资修建了一栋3层门诊楼。
工作中郭衍恒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今年8月9日,郭衍恒接诊了一位左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脱位患者孙先生,他在高密市摔伤引起的骨折,当地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手术,但是病人不想手术。经过查看骨折情况后,郭衍恒诊断患者情况后认为通过郭氏手法正骨复位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助手协助下,郭衍恒为患者成功完成骨折及脱位复位,经检查复位效果良好。有时碰到年老的患者他们听不清、又理解不了,他就一遍又一遍的讲给患者听,直到他们满意。
医乃仁术,人命重要,不分贫富,不图报酬。这是“郭氏接骨”传人郭衍恒始终恪守的为医之道。精湛的技艺,神奇的疗效,高尚的医德,引来四方好评如潮。青岛多家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更是频有传说,口碑不断。患者都称赞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药到病除。也正是大家的认可,“郭氏接骨”于2017申请通过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申请通过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以外他还热心的投入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积极捐钱捐物,表现突出,被胶州市红十字会和胶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红十字博爱银星奖”。2011年捐赠学校桌椅,被胶北街道办事处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最美胶北人”。期间更是资助多名贫困学生上学,资助困难家庭,帮助邻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仁心仁术、扶弱济困的医者风范。
新闻推荐
“现在房产局窗口的效率越来越高了,我办理的二手房网签业务只用了10多分钟就完成了”。近日,家住市南小区的张先生在办...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