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胶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19名第一书记,驻村四个月以来牢记职责和使命,用实际行动抓党建聚民心、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把村庄当家庭,把村事当家事,把村民当亲人,扛起乡村振兴重担,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唱响乡村振兴曲。
抓党建
让村党支部更有组织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派驻胶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积极帮助村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等工作,累计召开村干部会议89次,组织开展“主题党日+”76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5人,培育村后备干部12名,健全管用制度32个,为村级党组织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
孟家村第一书记沙利辉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召开村庄“主题党日+”9次、为党员讲党课2次,村庄党建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效,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被进一步激发。刁家丘村第一书记耿旭东通过组织村庄党员干部前往宋家屯村第一党支部、胶东国际机场进行参观学习,开拓党员干部视野;王疃小井村第一书记张吉祥组织村庄党员开展“集中调研月”座谈会,收集党建工作意见8条,并制定推动党建工作具体措施,增强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小回村第一书记王桂明结合乡村振兴坚持每月为党员上党课,提高党员思想意识。
抓项目
让集体收入更有活力
乡村之美,美在产业发达,美在村民富裕。第一书记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路径,精准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确定致富项目、实施帮扶措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派驻胶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争取各帮扶资金30多万元,帮助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5万元。
南王疃村第一书记王茂伦在来到村庄后,积极联络村庄与投资商接洽,探索开发滨河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南王疃村区位及产业优势,打造农产品精品展示中心和生活体验馆,建设集民俗民居、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精品采摘于一体的示范新区,为村庄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捷径”。
尹家庄村第一书记胡宝亮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突破行动;小高于家村第一书记王天国以村庄三和水生态园为发展亮点,着力打造“观光、采摘、休闲、居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长廊;沙梁二村第一书记赵阳依托沙梁蔬菜市场,探索发展高端农业。
抓建设
让村庄环境更有魅力
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点,必须在提升人居环境上持续用力。第一书记驻村后,在整改村容村貌方面下了硬功夫,花了大力气,派驻村庄呈现出新面貌:道路更加畅通了,卫生更加干净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目前,第一书记帮助村庄通电2处,通自来水4处,修建文体设施7处。
古兰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部分村民担心进户坡被破坏后不能恢复原貌,反对工程施工。第一书记陆刚挨家挨户做工作,向村民解释施工方案。在陆刚的耐心引导下,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完成,困扰村庄多年的内涝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也为下步安装太阳能路灯、创建文化广场、进行湾塘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开了个好头。
小高李家村第一书记崔孔玉帮助村里解决垃圾清运,进行自来水管道整修,向上级争取安装了变压器;大赵家村第一书记李明睿帮助村庄修建垃圾池4个,新增垃圾桶8个,村庄环境卫生明显得到改善;赵家大高村第一书记姜善恩争取2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委前2座平塘建设,保证泄洪顺畅,美化村庄环境。
派驻胶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说“乡土话”、沾“泥土气”、办“实在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化解民忧,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努力向组织、向社会、向群众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彭婧雨)
新闻推荐
记者了解到,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2年)为数字化园区建设。2008年高新区扩区,启动建设...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