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明吴荣欣
本报通讯员韩付霞
脱下戎装,穿上工装;走出军营,奔向僻壤;
人生百味,独自品尝;攻坚克难,挺身而上。
5月20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国内首座节段拼装双线跨海铁路大桥——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跨海段顺利合龙。在大桥合龙成功的那一刻,日夜战斗在建设工地的建设者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群中,刘忠厚看着也许是自己这辈子工作生涯中最后的一件“作品”,高兴的泪水浸润了他的眼眶。
刘忠厚,这位有着42年工龄的老铁道兵,于2009年底,从十四局三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内退下来,继续用自己的忠诚、执着为中国铁路工程建设默默奉献着。
退休后成了“救火队长”
1976年,刚刚18岁的刘忠厚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跟着部队全国转战,参加铁路工程建设。1983年,铁道兵正式撤销并入铁道部,兵转工的刘忠厚脱下了军装却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铁路事业。35年里,刘忠厚先后参与了商丘至阜阳的商阜线建设、江苏新沂至浙江长兴的新长线建设等重点工程。2006年,还参建了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武广高铁。
“从开始搞房建到基地建设,再到参与商阜线、商阜二期、新长线、武广线……一晃,40年过去了。”刘忠厚回忆起过往,不禁感叹时光如梭。
“以前工作的时候,总是和同事朋友开玩笑说,退休了以后我要怎样怎样,但真退休了心里总是有些不舍。”刘忠厚说,“虽然也为这些年参加了不少国家重大工程感到自豪,但更舍不得离开工程事业,总想着能不能再为铁路、为单位多做点事情。”
很快,刘忠厚的愿望实现了。随着铁路建设大发展的到来,中铁十四局承揽的铁路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工程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冒了出来——征地拆迁、抢抓工期、质量督导、工程前后方协调……公司需要一个有着丰富现场施工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的人去督导协调,而有着35年工作履历和多年管理经验的刘忠厚就是最佳人选。就这样,刘忠厚成了“救火队长”,哪个工程项目出现工期滞后、进度缓慢等问题,公司领导就安排他去哪里,调整施工工序,提升管理质量、督导工程进度……刘忠厚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公司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敢打硬仗”的攻坚能手
2016年8月,刘忠厚临危受命从通辽被派到青连铁路项目帮扶,主要负责国内首座节段拼装双线跨海铁路大桥——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的施工协调。
来到青连项目部,刘忠厚负责跨海大桥从东岸制梁场到西岸制梁场的施工管理、协调、督导等各项工作。“由于队伍多,施工难度大,所以在施工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时候就需要他及时解决,保证设备完好和材料充足,指导施工工序,督导施工进度。”刘忠厚每天白天都盯在施工现场,晚上也要去现场看看,出现问题在现场及时召开专题会进行讨论分析,确保施工进度、安全、质量齐头并进。
“工人们白天晚上施工都很辛苦,一定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不能瞪着眼嚷,影响工人的工作情绪。”采访中,刘忠厚道出了他的管理经。
一到工程重要节点,刘忠厚和工人们一起奋战起来,就会忘了自己已是60岁的老人。跨海大桥四孔现浇梁第一片现浇梁浇筑时,刘忠厚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多一直盯在离地近20米高,50米长的现浇梁现场,直到收完混凝土面,他才最后一个下来。
“一片现浇梁浇筑需要600多立方混凝土,中间不能停顿,一旦出现意外,可能造成整片梁浇筑的质量问题。组织协调拌合站出料、确保途中运输顺畅、泵车等设备的完好是关键。”当预制梁浇筑完成,刘忠厚看了一下手机微信中的运动记录,竟然显示他在50米长的现浇梁钢筋上走了一万多步。
从跨海大桥钢便桥施工、桩基施工、承台墩柱施工,到节段拼装施工,刘忠厚见证了跨海大桥从开工到合龙的全过程。“每天看到大桥又有新的桥墩竖起来,新梁架设起来,大桥一点一点变长,心里很快乐,要是几天没有变化,心里的压力就会加大,因为工期后门已经关死。”刘忠厚说。
“信念坚定”的铁军先锋
采访中,刘忠厚随身带着的3个笔记本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翻开厚厚的施工笔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有关天气、工程进度和重大节点难点的详细记录,分门别类,详细直观。
“我每天上工地都带着施工记录本,主要记录着工地工人的要求,缺啥材料,有什么亟须解决的事,这样回到项目部开会的时候,我就能及时跟相关部门反映。晚上回到宿舍,只要有时间,我会在生活日记上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而会议记录主要是记录局指、项目部开会时提出的要求。”刘忠厚说,“写日记是当兵养成的习惯,4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我喜欢写日记,大家都知道。现在年纪有点大了,容易忘事,写日记可以随时查一下需要安排的工作安排落实完没有,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解决等等。”
“我们这些老同志虽然没有了年轻人的勇猛,但我们有老同志干工作的耐力。特别是值个班、熬个夜、盯控个重要的节点,我们都能很好地去完成,为年轻人带好头,把‘铁军精神\’传承下去。”
如果说部队生涯让刘忠厚血液里增添了“强、硬”的成分,那么,一线生活则注入了“柔、软”的成分,二者相互融合、渗透,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他不选战场、不畏艰难,用军人姿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向着工程建设完美收官的终极目标不断前进、前进、前进。
新闻推荐
青岛的一种温度特约评论员毕建奎6月21日,一个叫九月的小天使离开了我们!或许是老天眷顾,当天是农历夏至,从这天起,人们会通过...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