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胶州新闻 > 正文

建设“四新”集聚地打造“四化”试验区 青岛完成新旧动能转换“顶层设计”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5-3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了全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顶层设计”。

《意见》提出,要着力在创新前沿、要素集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四新”集聚地,打造“四化”试验区,形成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到2022年,基本形成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对接省“十强”产业发展、支撑经济率先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肖芳

打造“956”产业新体系

根据《意见》,青岛将着力发展“四新”经济,打造新旧动能转换“956”产业新体系。

具体说来:在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方面,青岛将以智能化、集群化为方向,加快产业链延伸、创新链突破,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9个产业。“一业一策”提升9个产业中的35个细分行业,扩大“青岛制造”“青岛服务”品牌影响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到2022年,10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3个行业过千亿元。

在发展壮大未来新兴产业方面,以信息化、智慧化、融合化为方向,实施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文化创意5个产业。“一业一策”提升5个产业中的22个细分行业,开展精准招商,补齐短板,集聚发展,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和国家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到2022年,9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

在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方面,传承青岛老品牌承载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基因,强化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融合改造,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现代农业6个产业。“一业一策”提升6个产业中的13个细分行业,打造稳增长、调结构的“稳定器”“压舱石”。到2022年,8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3个行业达到千亿元。

“四区”引领,全域联动

根据《意见》,青岛将着力推动优势互补发展,强化“四区”引领,实现“多园”突破,提升“一带”品质,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整体效能。

在“四区”引领上,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海洋经济发展主题,探索落实国家战略新举措和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的动能转换模式,勇当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青岛蓝谷面向全球集聚一流的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领军人才,构建面向海洋尖端科技和实用技术研发、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功能国家重大创新平台;青岛高新区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创建国际一流科技园区和科技生态人文智慧新城;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突出“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模式创新,建设航空物流与综合保税区、通航产业园、临空高科技产业园、临空商务区、空港国际购物街等特色产业板块,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在“多园”突破上,推进即墨区和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国家级、省级园区转型升级,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与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发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千亿级、百亿级园区“雁阵”发展格局。

在提升“一带”品质上,推进胶州湾老城有机更新示范带建设,对标世界一流湾区提升品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迭代更新、城市功能提升。

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海洋是青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特色和优势。《意见》提出,青岛要突出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打造全球海洋创新中心。推进海洋自主创新,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及驻青海洋科研机构作用,建设海洋超算中心、大洋钻探船、海上试验场和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大型科技设施和重点项目。加快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提升海洋领域基础创新能力。实施“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工程,发展深海环境监测探测、海洋卫星遥感等新型技术。突破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到2022年,涉海发明专利突破4000件,海洋科研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群。聚焦海洋经济转型和海洋资源开发,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高水平建设“蓝色粮仓”、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争取在境外建设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和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到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挖掘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国家数字产业出版基地,大力发展海洋节庆会展、海洋民俗、海洋传媒等海洋文化产业,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全球影视文化中心。

打造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制定全市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开展“美丽海岸”养护行动,加强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等海域及自然岸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重点海岸线景观优化工程。全面推行“湾长制”,加强“蓝色海湾”整治,开展入海河流截污处理、湾区水体污染防治等治理行动,提升近海生态品质。建设海洋保护区,完善西海岸、胶州湾两大国家级海洋公园功能,创建国家岸线资源保护利用试验区。实施海洋环境智慧监测工程,完善灾害监测与应急网络。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到2022年,全市海洋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率达到85%以上,市区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彰显山海城一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质。

新闻推荐

青岛“海陆空”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名片享誉海内外

有一种颜色叫“青岛蓝”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建设“四新”集聚地打造“四化”试验区 青岛完成新旧动能转换“顶层设计”)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