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谱写着美丽青岛的新篇章。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青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把生态环境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奋力描绘新时代“青山绿水”的青岛样板。
2017年,青岛市市区空气中PM2.5、PM10同比分别改善17.8%、10.6%,“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342天,空气质量达到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胶州湾海域优良水质面积逐年上升,随着河长制、湾长制等措施全面推行,2017年胶州湾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达到71.8%……通过全面推进污染治理,青岛环境质量逐年提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名片享誉海内外。
[空气质量]
实时监测让“青岛蓝”常驻
“最近1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6,空气质量状况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适宜户外活动或锻炼。 ”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打开手机关注空气质量状况和预报,已经成为很多岛城市民的生活习惯。每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背后,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王静带领团队对海量数据的分析。 34年来,王静奋战在青岛市大气环境监测的第一线,多年的磨练与积极进取让她较早成为我国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专家,被原环保部授予环境监测一流专家称号。作为行业技术带头人,她参与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环保科技一等奖,灰霾监测、PM2.5等监测项目的实施推动青岛市大气监测水平国内领先,研究成果被直接应用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推动了青岛市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大气治理行业市场,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一个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异常,很可能意味着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空气质量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可能意味着一个甚至数个新污染源的出现,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就能为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提供依据。”王静带领团队积极投身并建设了青岛市首个环境空气超级站,为研究青岛市大气灰霾、细颗粒与超细颗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来源、成因与转化机理,分析潜在的环境风险,摸清污染来源,构建区域性灰霾监测网络和预测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环境空气超级站与青岛市现有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组成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运行高效的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海域环境]
胶州湾水质持续向好
近几年胶州湾水质在逐渐向好。2014-2016年胶州湾水质状况上升为“一般”级别,2017年胶州湾优良海域面积达到71.8%,胶州湾水质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根据2017年海洋环境监测结果,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稳中向好,98.5%的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低,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海洋生物群落结构保持稳定。与近五年平均值相比,2017年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所占比例升高了0.6%。其中胶州湾71.8%的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丁字湾、鳌山湾、浮山湾、太平湾、青岛湾、唐岛湾和灵山湾等7个主要海湾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海水和沉积物质量基本满足湾内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重点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优良,适宜各类休闲、娱乐活动。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优良,适宜开展海水养殖。主要临海工业区邻近海域环境状况较好。
“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为了你的生态更美好,我愿出海历风浪……”用小时候那首熟悉的歌改编的歌曲,是青岛环境监测人的心声和写照。驻在海边,守护大海,是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汪进生和同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发自肺腑的情怀。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兼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黄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分站职能。作为联络人,汪进生每年都要出海三次,期间他不但要负责青岛站生物样品的采集工作,还承担了海上监测工作中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码头停靠、后勤保障等任务。每年他要制定各种方案、计划10余个,出海采样、潮间带生物采样累计40余天。
7年增加约25平方公里
胶州湾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湾,是青岛人民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湾内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渔业生产、海盐及盐化工产业发达,环湾陆域聚集着海洋科研、海洋高新产业、海洋生物化工等众多蓝色经济产业,是集港口、旅游、渔业和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海湾。此前,因为近岸养殖、围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湾内面积急剧减少,水质也逐渐恶化。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此前胶州湾水质曾长期处于差、极差的级别内。
自2014年9月1日 《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施行以来,为保障水域面积、改善胶州湾水质,青岛市在坚持陆海统筹、改善水域环境质量,推进“蓝色海湾”建设等方面做了重点工作。据了解,自2014年7月起,青岛市分两期集中开展胶州湾海域养殖网箱、筏架等养殖设施清理。 2016年清理网箱983个,拆除养殖筏架5262亩,拆解渔船196艘。至此,胶州湾海域养殖设施全部清理完毕,累计恢复胶州湾水面面积20余平方公里。胶州湾海域面积由2010年的346.3平方公里增加至2017年的370.6平方公里。现在的胶州湾,东起团岛湾头,沿沧口湾、红岛、河套、海西湾,西至凤凰岛脚子石,比2010年实际岸线围合海域面积增加约25平方公里。
在对胶州湾的整体保护中,注重生态修复是一以贯之的行动。在胶州湾滨海湿地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种植碱蓬、柽柳等耐盐碱植物进行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组织实施了胶州湾三河入海口岸线保护工程。 2016年8月,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成功获批,成为全国最大的半封闭海湾型国家级海洋公园。
青岛市本着“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原则,环湾10大水系31条大小河流水质情况均被严密监控,坚持把截污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任务,对重点河道实行了综合整治,部分河段还实行了中水回补和生态修复。
新闻推荐
《胶州大秧歌·翠花鼓子嬉春图》、《胶州大秧歌·扇女棒槌双飞图》入选中国剪纸艺术大赛,作品被选编在《中国剪纸艺术...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