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了半个世纪,我们终于又见面了。”5月19日上午,原淄博四砂中学“老三届”的师生们相聚在淄博,他们不惧时光荏苒,不畏路途遥远,跨越了半个世纪,用欢聚带来感动。
在活动现场,“老三届”的学生们统一佩戴红领巾,虽然都已年逾花甲,却个个精神饱满、气宇轩昂,为老师演唱了《中国少年先锋队之歌》、《我的祖国》等歌曲,唤起了在校园中的美好回忆。
“老三届”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数十载的人生颠沛流离。历史上,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66岁的老三届学生程远介绍,四砂、玻璃厂、南定站的职工子女们,从小学就在一起了,友谊非常深厚,四砂中学的建立给他们解决了远地求学的不便。在学校,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成绩也很好,但毕业那年遇上了“文革”、大学停招,大学梦破灭,大多数人后来上山下乡,三线大迁移,各奔天涯。
记者了解到,为完成这次相聚,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酝酿到筹备此次校友会就用了近一年的时间。”66岁的老三届学生孟祥铭说道,当年毕业后,大家都奔赴了天南海北,通讯手段落后,很多同学失去了联系。从去年开始大家建起了一个微信交流群,曾经的同学一个人拉一个人,群里的人数渐渐多了起来。现在都步入晚年,想全体“老三届”的师生们重聚首,同学们知道后都很积极,令人遗憾的是,在筹备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离世。
尽管因为历史的原因“老三届”们错过了求学的黄金时期,但他们仍不懈努力,积极上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67岁的老三届学生庞鸿贞从贵州赶来,19岁毕业后庞鸿贞跟着父母远赴贵州支援三线建设。“当时贵州建立了七砂,我跟着父母在七砂工作,一直到退休。淄博很少回来,更谈不上同学聚会,这次半个世纪再相聚,太有意义了,难忘的同窗情,大家一起追忆50年的旧时光。”
67岁的李瑄从辽宁盘锦赶来,1968年从四砂中学毕业后,李瑄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回到了胶州,1980年与丈夫一起到了辽河油田。“回想当年我们都是踌躇满志的热血少年,如今却已成了华发丛生、满脸皱纹的老人。非常感谢这次筹备组成员孟祥茗、王德强、裴桂光、楚歌、高元华、马承美、孙秀美、孙忠民、程询、仇传芳同学,大家都同心协力,出谋划策,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从电话通知,会议接站送站,安排吃住,参观母校,接送老师,让同学们找到了儿时的记忆和师生的情缘。淄博同学的热情,让外地同学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李瑄感慨道。
当天,91岁的丁建勋校长以及苗培兰、魏衍盛等7位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丁建勋校长虽已白发苍苍却依旧口齿清晰,精神矍铄,她表示:“50多年前的学生,现在还能想到找老师,令人激动,也很感动。希望学生们珍惜时光,保重身体。”
尽管50年过去了,但“老三届”的师生情却一直温存,尽管彼此眼眸不再清澈、鬓发斑白,但不管怎样,在同学会上,每个人都笑逐颜开,互相问候、拥抱,共同追忆青春年华,无不令人感动。
(文图/晚报记者陈菲菲)
新闻推荐
早报讯昨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国内首座节段拼装双线跨海铁路大桥——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跨海段顺利合龙,加快了全线的...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