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迟锐 隋言晨 管玉杰
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畅通的道路,完善的基础设施,粉刷美化的街区墙壁,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井然有序的农贸市场,这一切是创城带来的变化,也是日照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成果之一。
如何推动精细化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在实践中,日照创新建立了“网格长”“片长”“街长”“楼长”为代表的“四长”制度,将辖区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市场、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网络,有效解决了“门前三包”、市容市貌、社会秩序等难题。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个社区的网格长、街长和楼长,和他们一起见证城市的美丽变迁。
网格长孟祥鹏?
人送外号“黑猫警长”网格长,从晨跑就开始工作
“我喜欢晨跑,有一天跑步的时候突然想到,能不能在跑步的时候,顺便把网格内的情况检查一遍。”孟祥鹏说,在跑步的过程中,他用手机将脏乱差的地方拍下来,跑完步就发送给相应的社区,要求他们整改,并且在整改之后还会再去看看。
今年以来,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为发挥社区职能,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东港区建立“四长”机制,现任东港区日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孟祥鹏成为日照街道的一名网格长。
据了解,孟祥鹏负责的网格里有3个城中村,2个城市社区,一共48个小区,网格内有多个大型商场,人员流动性大,大部分为老城区,居民观念滞后,这为孟祥鹏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为位于老城区,多年的店外经营成为顽疾,对网格长的不认同,让工作很难开展。”网格长孟祥鹏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面对创城的攻坚阶段,孟祥鹏并没有放弃,他打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口号,在网格里设立街长。“我们在网格里设立了四十多名街长,都是附近居民,方便管理,距离近,熟悉周围情况。”孟祥鹏对这四十多名街长的工作十分认可。
四十多名街长分布在网格的各个位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规劝以及监督作用,平日巡查,并把日常出现的棘手问题进行提交,由网格长进行汇总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整治。
面对创城存在的“突击战、应付战、运动战”等问题,孟祥鹏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跑步的时候穿过大街小巷,有时候专挑背街小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创城的成果,同时发现问题也能够及时纠正”,孟祥鹏说:“有天早上遇到一位环卫管理员,问我这么早干什么,我说跑步顺便看看咱们的创城情况。”
孟祥鹏告诉记者,他手里有一把“尖刀”。“我在网格里成立了一个突击小分队,集中对小广告、杂草、卫生等小问题进行突击整治。”孟祥鹏说。
孟祥鹏的网格里共有3个城中村,他从每个城中村中选出3个人成立了一个突击小分队,创城中发现问题可以“快、准、稳”地进行清理。“有时候小广告一晚上就出来了,现找人存在时间差,找人也不一定有时间,而突击小分队可以快速进行处理”,孟祥鹏告诉记者。
“突击小分队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也并不清闲,他们会到每个村子的背街小巷,清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同时还起到了巡查的作用。”孟祥鹏说,突击小分队成立一个半月,效果明显,突击小分队不只是在前期的清理工作,在后期的卫生保持上也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上岗3个月,创城攻坚效果立竿见影,对于孟祥鹏来说,他做的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创城,设立网格的重要性让他深有体会,目前创城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网格内快速解决,以及创城后续的民生管理,也能够在网格内统一理顺、协调和解决,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城中村与社区交叉的部分成为三不管地带。
街长时培华?
穿上街长的“红马甲”,踏踏实实干点活
时培华,一位老党员,也是东港区日照街道东关南社区的街长。
每天早晨6时30分上岗,在村委打扫好卫生后,穿上街长的“红马甲”,推着独轮车,装上自制的几种“神器”,时培华就会上街,开始一天的巡街工作。
8月11日上午9时,时培华正在街上忙乎着。“门前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啊。”在东港区兴海路一超市门口,时培华走进屋对店主说,随即顺手将地上的垃圾捡拾干净。这样弯腰的动作,时培华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有时候,需要经常到商户店里,说的次数多了,他们就改了,慢慢就会养成好的习惯。而且现在很多商户都习惯了,也很自觉,比一开始省事了许多。”时培华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有不听的,在经过一次次地上门劝导后,才慢慢好起来。
“做街长,主要就是引导居民,人文明了,城市也就文明了!”时培华说。
每天向沿街商户讲解“门前三包”,还帮忙一起清理卫生;每天负责整条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管辖路段进行巡查;每天及时清除张贴的小广告,整理乱停放的电动车。他还自制了几种“神器”,比如长约两米的竹竿,两头绑上了不同的工具,便于清除街头小广告。
兴海路以北,海曲路以南和东关南路,对时培华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要来回走很多趟。
上午10时,一辆车停在了人行道上,经过时培华的劝导,车主表示马上离开。“现在的非机动车摆放得都很整齐,人行道上有车辆停放,都会上前劝导尽快离开。”时培华说。“之前这个人行道上停满了电动车,其实这样大家出入都不方便。”兴海路一家银行外边的文明引导员范大爷说,“亏着时街长坚持每天引导,现在停车规范多了,大家都停放得整整齐齐,人行道也给空出来了。”
一天七八个小时来回巡街,对于54周岁的时培华来说挺辛苦的,有时候他也会骑着电动车来回转转。“我就是想着踏踏实实干点活,赶上创城,为创城做点贡献。虽然辛苦,但不感到累。”时培华笑着说到。“现在创城都是联合执法,交警大队、综合行政执法局、派出所也一起来督查综合治理。发现问题反馈后都能及时处理,比如,小广告清除了一天,过一晚上又给贴满了,经过反馈街道,联系公安部门介入,现在好多了。”时培华感慨地说。
社区居民见到他,都会热情地和他打个招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又来了,上街去啊?”
而时培华总是笑着回答“哦,干活去。”
现在,兴海路和东关南路的沿街商户都认识他,认真负责、热心服务,说到时培华,大家都纷纷点赞。“创城让城市更美好,也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希望以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这些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丽!”时培华说。
楼长陈晶?
一个红袖标、一顶小红帽,她是楼道里的“知心阿姨”
陈晶,香樟花园小区9号楼的楼长,胶州人,今年62岁。和老伴退休后便商量起养老地,选来选去,日照这座干净、悠闲、人口少的海滨小城成了老两口的首选。
2005年,陈阿姨老两口正式搬来日照,而这里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家乡。
陈阿姨每天早上4时就醒了,起来后就开始围着小区转悠,小区里面外面没有转不到的,小垃圾随手捡起来。垃圾多的,就到物业办公室找物业经理反映,等物业清理完才算是放心了。
晚饭后,她又出门,在本楼栋里挨家挨户查看门前有无杂物和不讲卫生现象。如果有把鞋子或者垃圾放在外面的,她会立马敲门告知邻居不要把私人物品放在公共区域,邻居们也会马上收走。
在陈阿姨的带领下,业主们都养成了出门顺手捡垃圾的好习惯。陈阿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依不饶的精神让邻居们肃然起敬。9号楼,也成为了小区里的模范楼。
2015年,听到日照要创城的消息后,陈阿姨更是干得起劲。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小区环境的提升忙碌奔波着。
每周末,陈阿姨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和志愿者一起打扫卫生、收拾楼道,时间一长,其他楼长在陈阿姨的影响下,也会出来帮忙打扫。“其实小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靠我们业主自己维护。志愿者来帮助我们,我们更应该心存感激,而不是认为理所应当。从小事做起、每个人把自己的那一片小区域管理好,创城绝对没问题。”陈阿姨边走边说,“创城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市民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大家共同努力才会让日照变得更好。”
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四长”机制织出了一张大网,将日照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牢牢“兜住”,联合“绣”出了小区内环境优美、小区外街道整洁的城市管理新态。目前全市已有“四长”3284人,小区内,探索实行“网格长+楼长+居民”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楼长的引领作用和居民的自治作用,彻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辖区内楼长收集汇总的难点问题;楼长负责汇总居民反映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停车秩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网格长。同时,建立楼长微信群和各楼栋睦邻微信群,畅通楼长与居民互动渠道,组织发动居民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小区自治,倡导“四德”文明,争创“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小区”。
小区外,加强对街巷的监管,探索实行“街长+”工作机制,明确了街长维持秩序、市容市貌巡查反馈等6项职责,实行“街长+物业+业户”门前三包“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街长是所辖道路沿线落实“门前三包”的第一责任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所辖道路沿线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和工商业户“门前三包”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问题,确保“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到位。
新闻推荐
大学生信用贷款迎来高峰期 工作人员提醒,办理续贷学生别忘定期登录系统
今年启用电子合同,学生只需用手写板签名。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静通讯员袁鹏8月8日下午,记者从胶州市教体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2017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已经进行一个多周了,截止到8月...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