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的发展,总是夺人眼球。2017年6月3日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三周年的日子。从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那天起,这里的每一天、每一点变化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三年,1095天,26280个小时,作为国家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肩负承接国家战略的使命,用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之举,凝聚起一个又一个新活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传奇,向世人展示了一次完美蜕变,“新区”二字的成色越来越足。西海岸新区,正在山东半岛辽阔的蓝海上,乘风破浪,扬帆领航。
连日来,青岛早报记者深入西海岸新区采访,走进政府部门、园区企业、居民社区,并从今天起推出“西海岸新区获批三周年”系列报道,聚焦三年之变,探寻新区模式。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一条宽阔平整的滨海大道,伴着浪花的舞蹈一路蜿蜒向西,宛若大海的项链。在其左侧,5000余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一直连通到大洋深处;右侧,2000余平方公里的青山绿地形成宽广的腹地。
这里,就是第九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2014年6月3日,新区正式获得批复。三年来,35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30项改革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试点。2016年经济总量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超过省内6个地市,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居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9个地市,成为全省唯一超过200亿元的县市区,GDP和公共财政收入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1% 、13.6%。
新区何以活力迸发?
“新区最大的特点是创新,最大的动力是先行先试。不断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最终让新区释放了巨大活力。 ”——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激活内生动力
作为第九个获批的承担国家发展和重点改革任务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有的只是一块 “牌照”。回顾当时,王建祥的话至今仍言犹在耳,“没有改革创新,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
新区之新在于创新。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和国家级开发区整合而成的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立足职能转变,新区从理顺新区、功能区和镇街关系开始。新区是“组委会”、裁判员,主要任务是大统筹、大服务;十大功能区是 “主力军”、运动员,致力于大开发、大发展;26个镇街是 “啦啦队”、工作员,强化大保障、大治理。
获批国家级新区仅一个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就实现了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功能区、行政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四个整合”,职能部门精简超过60%。同时,强化了新区对全域资源、战略布局、重大项目的统筹和为功能区、企业、基层、群众服务的职能。
而在功能区,下放173项经济管理权限,实现了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办;创新开发模式,在董家口经济区建立“理事会-管委会”双层管理体制,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中德生态园探索“职员化管理”用人机制。
在镇街,全国率先推出街道体制改革,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强化基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发展保障四大职能。
权责边界的厘清,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功能区累计开发区域50平方公里,实施基础设施配套100平方公里,新引进建设项目数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新区从全国300多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
深化市场化改革 激发市场活力
打开电脑,登录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工贸易三方联网审批系统,填写进料申请表、单耗、变更情况表……5分钟后,青岛鲁海丰食品集团的杨秀萍鼠标一点,一项进料加工金枪鱼的申请就报送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和海关。
当天下午,杨秀萍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确定回复。 “就是这样一笔业务,以前得4个工作日才能办结。 ”杨秀萍说。
改革,要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工贸易合同的备案和核销,一直以来是外贸企业很“头疼”的一件事。 “这个合同,必须先到商务部门备案录入,然后再到海关备案录入,一件事要重复做两遍;核销时还要再跑一圈。如果合同有修改、延期、转内销等情况就更麻烦了,需要在商务局与海关审批窗口来回奔波好几次。 ”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大鹏说,“这个制度是我国外贸法、海关法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我们虽然是国家级新区,但也不能不依法办事。 ”
如何既不违反现行法规体系,又能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新区经过研究发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商务部门和海关联网实行网上审批,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新区开发建设了加工贸易三方联网审批系统,企业只需把相关信息一次性录入,商务部门和海关就可以在线完成备案、核销等所有工作。
就是这样一项改革,一年直接为新区730多家外贸企业节省商务费用1000多万,还不包括通勤和人工费用。每票业务平均耗时由原来的5-7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提速60%以上。
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 “多证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弹性许可”……一项项改革,让投资更加便利,市场活力迸发,市场主体由6万户增长到18万户。新引进产业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超过万亿元。东方影都、中铁世界博览城、慧与大数据基地等27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41个、累计达到193个。
新闻推荐
沧桑老街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