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日照,花团锦簇,神清气爽,道路即风景。
如画的道路两侧,行人也多了起来。
盲道,是专门为盲人出行而设计的特殊路线。
据市残联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持有中国残疾人证的视力残疾人有5247人,办证率仅有30%。“也就是说,按这个比例,全市视力残疾的约有2万多人。”
然而,现实中,盲道却常常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占用着,有的中途被线杆等阻挡,还有的走着走着就“断了头”,加上一些摊贩、店外店和非机动车占据盲道,本是城市无障碍设施的盲道却“障碍”频现。
盲道到底“忙”在了哪?为何屡禁不止?盲道频频被占,折射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连日来,晨刊记者进行了走访。体验
现象一:多处盲道被私家车、非机动车霸占
5月9日12时,艳阳路上,多处人行道上的盲道,被“压”在了众多车辆的车轮下。
正值午饭时间,在一家小饭馆门口,一辆汽车直接开上了人行道,停在了盲道上面,司机下车后直奔饭馆就餐,之后又有两辆车同样停在人行道上,盲道已经完全无法通行。
无独有偶,同样的场景出现在海曲路上。
14时40分,海曲路的一家婚纱摄影公司门口,一整排的非机动车辆,密密麻麻地摆放在盲道上,此处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型停车场。
5月11日10时左右,国际金融中心前的人行道,成了非机动车的主场,而在这附近的新玛特商场后胶州路人行道上,盲道也同样被整齐停放的非机动车霸占。
现象二:盲道上的“拦路虎”
5月9日14时50分,海曲路与艳阳路交会处,向东100米位置路北,此处一根电线杆柱子正好立在了盲道中央,使本不宽敞的盲道几乎被完全占据,要想前行,必须绕过柱子才能再次回到盲道上。
15时,昭阳路与金海路交会处路西,一根线杆的斜拉线,恰好横在了盲道上方,成了“拦路虎”。
这个高度约在160厘米左右的“拦路虎”,也让附近的居民烦恼不已。“就算是普通人通过,也会存在安全隐患,更何况是盲人朋友。”住在附近的刘阿姨抱怨,这根铁丝绳安排的实在是不合理,从此处通过,一不注意就很容易被卡住脖子。
现象三:盲道出现“断头”
在市区一些道路主干道,盲道出现了“断头”现象。好好的盲道走着走着,碰上了绿化带、井盖就停止了。
15时15分,昭阳路与济南路交会处,交叉路口西北侧的一处盲道,被路边的绿化带给“拦腰截断”,绿化带的出现很是突兀,盲道被绿化带所阻隔。在被截断的盲道右方一米位置,有一条可以继续向北行走的盲道,但是与被截断的盲道之间并没有任何衔接。
现象四:盲道上的“占道经营”
15时35分,昭阳路与望海路交会处,向南50米路西的位置,一家电动车维修店铺门口的人行道上,摆满了电动车,盲道被占用了约七八米的长度。商家的这种占道,为自家店开拓出一块区域,形成了店外店。?“都习以为常了,要修理的车、到附近玩的人的车都放这儿。”常在附近散步的许大爷伸了伸懒腰,“大家主要是觉得放在这方便。”现象五:车辆停在盲道出入口,影响盲道使用
虽然有些车辆没有直接停在人行道上,但是却堵在人行道边、道路出入口处。于是在某些地方,形成了车辆以半包裹的姿态,将人行道围了起来的现象。
16时,在海曲路与昭阳路交会处,道路西北侧,多辆汽车停靠在道路出入口处,路边也停满了车辆,从此处通过的市民,大多从两车过道空隙穿过,有的干脆选择绕行到了马路上。
?“若盲人朋友自己从这里通过的话,真的是不好走。”市民王先生拎着东西从车辆的空隙中走过,“道路口就不应该停车,如果是盲人朋友的话,这样拐来拐去多不方便啊,大家都应该自觉一点,多考虑考虑其他人。”讲述
盲人按摩师:曾被盲道上的垃圾绊倒磕破了头缝了8针“我几乎每天都会出去,理个发、买个东西啥的。”5月11日,44岁的盲人按摩师李生,在电话里讲述着自己的日常。“之前,我是货车司机,”李生并不是先天视力残疾,2009年的一场车祸导致失明。“视力不好了,也想做点事,省得在家心情不好,做个按摩师自食其力挺好。”乐观、豁达的李生,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做起了按摩师,至今已有七八年了。
为了方便生活,李生住在工作单位附近,五六分钟的路程,他早已熟记于心。“一般都是在熟悉的环境里活动,”为了不给家人添负担,在出去时,李生争取和按摩所视力正常的同事一起,更方便一些。
聊到日照的盲道,李生颇有些义愤填膺。“有些人行道太窄了,还会被占用。”李生的声音高了几个分贝,对正常人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盲人出去的时候,盲道的作用很大,“因为我们主要是依靠盲道上的凹凸感行走。”
李生所在的按摩所在黄海三路附近,他对这里的盲道既爱又恨。“人行道很窄,部分路段已被车辆霸占,完全不能走了。”激动的语调,加快了李生的语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摸索着走走看,不能走人行道的话,就只能走到马路上去了,我们看不见,在马路上走就不安全,步步惊心啊!”“有时候底下有个井盖、障碍物什么的就很容易绊倒,如果日照的盲道,能真正地让我们好好地用就好了。”
被绊倒的不愉快经历,让李生耿耿于怀。
那是2014年的夏天,在日照市人民医院附近,由于当天没有带盲杖,人行道上又停了车,李生只好在一旁等着,不多久,车主开走了车,他继续前行,没想到,被一堆堆在盲道上的垃圾绊倒,身上磕破了皮,头也被磕破了,缝了8针。“虽然,有时候别人看到你视力障碍,领着你过去了,但是盲道如果能畅通使用的话,我们就能自己前行,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尊重!”采访结束时,李生强调了他这个简单的愿望。声音
网友风衣:从来没见过盲人走盲道,主要原因是人为占用盲道的情况还很多。
网友阿童木:盲道是留给盲人的绿色通道,是文明社会、文明城市的标志,不能因为利用率低,就随便占用。就像消防通道一样,一般不用,但是绝不能占用。
网友五月天:“以人为本”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设身处地地为残障人士考虑,多听听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独立走出家门,像普通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才能证明我们的社会文明走出了“一大步”。
市民孙先生:因为身体健全的人能看见这个世界,所以才体会不到视障人士的痛苦。要想让盲道发挥作用,不是仅仅把盲道建好就可以了,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视障人士创造一个规范、安全的环境。
市民迟先生:最近日照市已进入创城攻坚期,近几年,有关部门通过宣传引导和加大查处,日照市占用盲道的情况已大大缓解,商铺占道经营的情况少了很多,如果再将汽车、电动车遮挡盲道的情况管理好,视障人士出行的安全和便利也将得到更多的保障。
美国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这套标准的制定源于美国政府对残疾军人利益的保障。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如今,城市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已成为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确保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权利不受损害,美国把各个细节用法律固定下来。例如,大型公共服务机构门口有台阶的地方必须有轮椅通道;公共汽车上必须设有残疾人专用座位;杂货店的货架高度要使坐在轮椅上的顾客可自由取下货物等。
美国的盲道一般设置在可能对视残者造成危险的地带,用“可探知警示”加以提醒,视残者可以利用草地的边缘、路缘石、隔离带,来帮助自己定位方向、引导前进。
日本
为残障人士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已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并充分体现在各个细节中。比如从卫生设施高低到无障碍坡道,日本各个国立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完善,整个设计都最大程度符合了残障人士的身体特点。很多车站还用广播告知洗手间方位以方便盲人,时时处处都细致入微,充满了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之情。
在日本,盲道的修建非常普及,尤其是在盲人学校、地铁站、公交车站、过街马路等公共场所,不仅有四通八达的盲道,而且有盲文提示和语音提示,而电车和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还设有盲人路线和电梯,电梯内有带盲文的按钮。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非常关注残障人士的利益,无论是政府、社会团体还是个人对残障人士的帮助,可谓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为了让残障人士能够更方便的出行,澳大利亚很多公交车都是具有倾斜功能的,当公交司机看到残障人士坐电动轮椅,在候车站候车的时候,会把车停靠之后,操纵整个车身略微倾斜,以方便电动轮椅车直接上公交车。
澳大利亚在残障人士的权利保护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一般各个机构对残障人士的投诉,往往会非常重视,当遇到投诉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去辩解,而是想着如何能够更好地为残障人士服务。
新闻推荐
位于黄岛区大场镇的西寺村,距离中心城区约50公里,村里100多户、300多口人,除外出打工者,留守者多以种粮为业,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不过可别小觑了这个小村。据《琅琊丁氏家乘》记载,明中期,丁氏六世二十六...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