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三年流浪在外的孙连泰终于回家了,和父亲姐姐在家中团聚,至此,在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和青岛市救助管理站两地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为孙连泰寻家之路终于尘埃落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家路上流浪小伙偷偷抹眼泪
想家却不愿回家,昨日下午启程前,孙连泰坐在市救助站的房间内,迟迟不愿上车。一个简单的包裹,还有自己打工时剩在身上的50多元钱,是他的全部家当。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得知要回家的孙连泰情绪非常激动。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特殊原因,也可能是孙连泰流浪在外的境遇,让他的回家之路愈发的矛盾和纠结。
15日下午1点,救助专用车缓缓驶出了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在外流浪3年的孙连泰也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路上,孙连泰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呆呆地坐在车上,但是当车行驶至青兰高速里岔下路口时,他双手紧紧握住车窗的栏杆,眼睛一直盯着前面的路,好像回忆起了离家前的点点滴滴。
在路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孙连泰虽然一句话也不说,但他记性好,有文化,好像心里什么都清楚,可能因为遗传等因素导致的病情较重,使得自己愈发自闭不愿与人交流。
到了家门口僵持30分钟不下车
昨日下午4:30,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专用车抵达胶州市里岔镇崔家庄村村头,而此时孙连泰抓铁栏杆的手越发的紧,迟迟不肯下车。
得知失踪3年的儿子回来了,65岁的孙西金小跑着出来,并坐上车跟儿子说话,此时,任凭父亲怎么和他用乡音说话,孙连泰就是一句也不回应,双眼紧闭,双脚因为紧张的缘故,不住地打颤。
孙西金告诉记者,三年前儿子出门到青岛中集集团打工,期间因自己身体不好,儿子还常常回家看看。最后一次回家,儿子还骑着摩托车回来,给他买了钟表、皮鞋。为了怕父亲找不到他,孙连泰还把电话号码写到一张纸上贴到了钟表的下面。没想到,这之后的3年间,孙连泰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20分钟过去了,孙连泰还是没有下车回家的意思。孙西金就耐心地坐在儿子旁边,一遍遍地劝说。随后,孙西金的女婿也带着孩子赶回来了。“到门口了,回家去看看吧。你还想出去打工,可以再出去啊。”姐夫的劝说也无济于事,任凭谁的劝说,孙连泰就是不下车。
崔家庄村文书崔永见告诉记者,孙连泰失踪3年后,村里曾经帮助他家人去其打工的地方寻找过均未果。孙西金和妻子离婚后,自己带着女儿、儿子过日子,因为孙西金有二级精神残疾,时常生病住院,家庭非常困难。
下午5:00,崔家庄村支部书记崔勇赶到了现场,在简单和救助工作人员交流后,崔勇上车一阵劝说。随后,经过近30分钟的劝说,孙连泰终于松开了紧抓着栏杆的手,被工作人员搀扶着进了家门。
与父亲姐姐团聚仍然一言不发
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是一幢低矮的瓦房,一块块红砖就这样裸露着,没有任何修饰。进门后,迎面一个小桌子上摆着两盘菜,一盘炖土豆,一盘猪头肉,地上是一瓶还未喝完的白酒。这就是这个家的客厅。再往里走,是一盘很大的土炕。一进自己家,孙连泰就把头深深埋进膝盖里,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不管是父亲低语还是姐姐啜泣声,好像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在姐姐的哭诉声中,记者了解到,其实,两人的父母并未办理离婚手续,2002年,母亲就跑回娘家,再也没有与这个家来往。孙连泰尽管初中没毕业,但是在她眼中,是一个好孩子。虽然比常人话少一些,工作却很努力,对父亲也很孝顺。据孙连泰的姐姐回忆,2014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弟弟回了一次家,之后就联系不上了,电话接通后无人接听,再后来就是空号了。孙西金听到女儿说这些,赶紧拿出以前家里的老式钟表,指着上面的电话号码说:“这就是他的手机号,这个条就是他自己粘上的,以前虽然回家少,但是我们经常通电话。”让他没想到,儿子精神疾病会如此严重。
面对这个家的真实状况,以后该如何生活呢?胶州市里岔镇组织委员祝春雷告诉记者,自从孙连泰失联后,他们镇村每个春节都会对孙西金进行救助,今年春节还给了1000元慰问金。一方面,他们想与孙西金父子俩谈谈,让孙连泰做个精神鉴定,如果符合政策,可以从残联申请部分补贴。此外,父子俩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甚至低保等,如果符合政策,就给予相应的救助。
孙连泰回家了,其今后的生活还很长,期盼他能好好地治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文/图晚报记者刘琳通讯员吕志远高武家)
新闻推荐
陈绍霞:坚守岗位尽洒余辉今年的2月25日是胶北敏求小学陈绍霞退休的日子,这天她走的特别晚,用过的办公桌一擦再擦,三尺讲台一摸再摸,当校长走过来问陈老师能否继续留教时,她眼中的泪花再也憋不...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