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我市围绕“阳光卫计 惠民医疗”服务理念,寓健康于万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居民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开展生育全程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完善“四结合一督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心理健康、营造健康氛围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开启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新模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
全程生育服务呵护健康
优化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根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群众新增需求,不断“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现有资源,通过科室间、科室内床位调整等方式,尽快扩增产科床位,缓解部分地区“一床难求”的突出问题。
加强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关口前移,加强生育前咨询与服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设立生育服务咨询室,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服务,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健康咨询服务,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及科学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等服务。
系统整合,做好生育全程服务。围绕服务家庭人口生命全过程,全力打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为一体的优生保健系列服务。开展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涵盖婚前、孕前、孕产、产后、儿童等5个时期,主要包括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早孕建册、产前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住院分娩、产后访视、预防疾病母婴传播、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13项服务。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中西医并重,促进妇幼保健与中医药融合服务。在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颐和国医馆”,构建中医医疗保健新模式。实施“互联网+中医药”,放大中医药参与妇幼保健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优化整合全市、镇、村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在全市实施区域协同人口健康素质提升工程,拓展中医药妇幼保健服务业务领域。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纵向互联,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市心理康复医院成立胶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配备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名、心理测评师2名、心理治疗师2名。根据广大市民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心理宣教、测评预警、心理干预和治疗等不同的解决方案,及时救助帮扶,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对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和预防。
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心理咨询门诊,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精防医生及心理测查工具,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各种途径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服务,通过心理宣教、测评预警、心理干预和治疗等不同的解决方案,及时救助帮扶,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能够及时的进行转诊。
“四结合、一督导”开辟农村心理服务新模式。防治结合,在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并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式缓解压力,更好的生活。城乡结合,逐步健全“专科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级筛查、治疗、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实施专业治疗与服务。医养结合,逐步推行市、镇二级医养结合,镇级以养为主,防范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的管理模式。住帮结合,门诊服药救助,每人600元,住院救助,每人2000元,家庭贫困的住院患者,除享受以上优惠政策外,住院还对自负费用进行减免,减轻贫困患者的家庭负担。
上门随访,督导用药。我市目前共管理292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发现病情异常的患者及时联系市心理康复医院,打通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第一时间就诊提供便利。
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新模式
医养一体化服务开创养老新格局。市卫计局在里岔、铺集、营海等6个镇办创新推行医养结合服务,优化托养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开创居民养老医疗一体化服务新模式,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关口前移,托养老人足不出院即可享受到24小时健康服务,实现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安舒疗护中心”让老人安享晚年生活。为满足社会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里岔镇医养托养中心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进一步深入,设置了“安舒疗护中心”,成为胶州市首家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相结合的托养机构。“安舒疗护中心”以纳入“医养结合”托养管理的失能人员为服务对象,着力解决全镇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人员的护理问题。通过医生、护士、康复师、精神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护工组成的团队,从失能人员实际和特殊需求出发,提供包括生理照顾、症状控制、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在内的全方位专业服务,让他们安静、舒适、更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旅程。
“医联体”为老人畅通绿色转诊通道。据悉,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胶州市里岔镇卫生院医联体建立以来,里岔镇卫生院既有三甲医院的支农专家来院坐诊,又有青大附院开通的就医绿色通道,这一惠民措施更是让医养一体化中心的老人们足不出院就能享受到医疗专家的贴心服务。
与里岔镇医养一体化服务中心不同,市营海卫生院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在辖区内的华福润养老院内建立卫生室,规模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立,设置全科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处置室、健康宣教室等。
营造氛围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优化环境宣传,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健康阵地建设,在全市建设健康文化长廊1527条,健康主题公园20个,健康标识路53条,健康加油站共36处,健康宣传栏2155个,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设立健康栏目12个,实现了健康宣传全覆盖。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健康促进单位创建工作,打造健康学校、健康社区等健康促进单位116家。借助公交车载电视宣传系统每月一个主题,在23条路线145台公交车进行健康知识及计生国策流动宣传;依托公交车站进行健康宣传,营造出“小小候车亭,传播健康情”的良好氛围。
强化新闻宣传,利用宣传主渠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在胶州广播电台、电视台设健康栏目。开展“健康促进零距离”活动。充分利用市镇村三级健康服务网络,以1+1+1+N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胶州阳光卫计志愿服务等形式,集中服务活动与个性化宣传相结合,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等大型健康服务活动50场次,印制发放各种计生宣传品20余万份,实现健康宣传全覆盖。
创新特色宣传,充分发挥胶州秧歌之乡的优势,在全市成立家庭健康秧歌队100余支,开展“健康知识惠民行”活动,针对全面两孩等生育新政及慢病防治知识,编排《天使情怀》《健康使者》等10余个健康小戏,深入镇办、村居、社区巡回宣传50余场,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结合计生协会活动日、世界人口日、高血压日、艾滋病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了“接地气、送关爱、暖民心”、“服务百姓健康行”等主题鲜明的大型宣传活动,重点卫生咨询日宣传活动903场次,健康知识讲座2740场,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687次,20万人次受益。
通过抓教育培训促素质提升,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依托健康教育基地,举办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培训班,提高卫生计生干部的业务素质。选派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骨干到上级医疗部门进修提高自身水平,实施百名医师支农工程,让优质医护人员深入到基层一线服务群众,通过“传、帮、带”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每月一次健康知识宣讲,在提高对基层群众健康水平的同时,基层干部也能系统掌握最新健康理念,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新闻推荐
矫纪彦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青岛市纪委就组织了纪检监察系统“学思悟践履责担当”大培训。首批培训历时8天,白天听课,晚上讨论,日程满满,收获很大。期间,授课老师讲解了近几年发生的许多典型案例,...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