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村小学牢固树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心里时刻装着学校师生、凡事为师生着想,一切为了师生,从而营造出一种团结奋发的氛围,同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正以这种环境悄然进步着……
老教师传帮带
“孙老师,您已经快退休了,该歇歇了,干不了的活给别人嘛。”每每看到孙启光老师在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奔波,年轻老师都会这样说。“那哪行?我还行,为大家帮点小忙。这些小活偷了懒,怎么好意思呆在学校。”孙启光说。
“科学通”,“实验课指导大师”是孙老师的绰号。三十几年的耕耘,一脸沧桑,但工作热情丝毫不减,自己连年带着毕业班的科学课,一有空就扎进自己要求分管的仪器室、实验室进行实验过程优化研究,然后将做好的方案与年轻教师分享——带徒弟,成了他的教学乐趣。
学校因地制宜,为老教师准备午休室,精心安排上课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上舒心,工作上顺心。
关爱困难教师
杜村小学教育工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有困难的职工放心,让有病患的职工安心,是工会的一贯追求。
每年秋季开学,学校工会都会主动联系上级主管部门,为老师们争取全面健康查体;主动联系上级总工会,为老师们争取资金加入职工互助医疗保险。
已经退休的吕秀英老师患上了糖尿病,老伴也病休在家。得知情况后,学校工会积极请示党组织,为她送温暖,争取困难职工帮扶。新来支教的工会主席联系不上吕老师,询问住址时,很多老师自告奋勇,要求下班后自己去吕老师家看望并告知情况,复印病历单据。这些让吕秀英老师电话致谢时几次声音呜咽。
“身体好了,心情舒畅了,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杜村小学校长常晓东说。
助力青年教师
杜村小学的教师按年龄段分划工作标准,针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要求,则是细化。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更快做出成绩,学校全面考察分析,制定详细方案。亮相课,示范课,汇报课,优质课,新老交替,青蓝相接,堂堂精彩,打造一大批后起之秀。每年学校都会派出数名教师远赴北师大、华东师大、山东师范大学求经问道,引入一泓清水,惊绽满池荷花。
“真得感谢我们学校!我的同学虽然选择留在城里,到现在上一节公开课都犯难。我到现在已经上了很多节课,县级、市级优质课证书都有好几个了!”潘丽老师的兴奋说。
近几年,杜村小学年轻教师不断在各项市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奖不断,喜事连连。郭慧老师获评胶州市首席班主任,王阳老师加入了青岛市名师工作室,这极大鼓舞了老师们的斗志。
心系学生发展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牛奶厂,了解了牛奶的生产过程,增加了许多课文上学不到的知识。”王彩霞同学说。
学校为了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生活,了解社会,利用课余让他们到牛奶厂、一木工业园、花卉养殖基地、敬老院、万亩生态园等地方参观。通过此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校级、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自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杜村小学在认真开展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加特长搭建桥梁,聘请了专门教师,成立了个社团。社团活动定时定点,雷打不动。孩子们各取所好,其乐融融。武术社团在青岛市武术比赛中已经多次夺得刀术、南拳一、二等大奖;足球社团过关斩将,成为农村学校校园足球佼佼者,学校也因此被评为“青岛市校园足球学校”“青岛市校园足球协会会员单位”。
(耿美艳 徐国鹏)
新闻推荐
陈凯王钰淇编者按年,必将在胶州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年来,发展如大潮奔涌,改革似春雷激荡。四大“国字号”平台龙头高昂,腾飞之翼壮丽启航;“转调创”步伐深入,经济指标全面向好;深化改革激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