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进行大沽河十公里拉练孙媚 刘乃志
校长名片
张金道,胶州八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胶州市优秀教师、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胶州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精彩言论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思想,在思想生成的过程中构建起学校文化,而在这种学校文化的浸润之下,每个人都有向善和向上的态度,并且成为行动自觉。
★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师生的团队精神,我们管理的目的不是让师生服从,而是自上而下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发展愿景,并且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地为这个愿景添柴加薪。
进入胶州八中,笔者第一眼就看到了“师生八品”长廊,“师八品”和“生八品”的核心词汇也赫然立在眼前了。在八中,教师儒雅博学,学生知书达礼。一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校,正在校长张金道的引领下,重塑学校文化,通过八品文化的砥砺,办有灵魂的学校。
一所农村学校,如何做到了文化渗透?笔者怀着一份好奇,采访了八中校长张金道。
1
“土生土长”的“八中八品”
笔者:张校长,您好!您到胶州八中任校长短短几年时间,打造了“八中八品”的学校文化。据说这“八中八品”是“土生土长”的学校文化,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八中八品”及其成型过程?
张金道:胶州八中创建于年,作为一个有着近年历史的老校,怎样在新时代找寻到新的发展方向成了八中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八中八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渐渐成为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构建和砥砺,而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但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的形成,不是靠提出来、发下去、张贴出就可以完成。所以,八中在围绕以“八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做文章的起始阶段,就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听取学生、教师和家长意见,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学校文化核心系统。
在经历了三个月的问卷调查、师生讨论、家长参与的过程,八中“八品”的关键词渐渐被勾勒明晰,最终将教师“八品”定位为:德、爱、学、修、慧、容、雅、和;学生“八品”定位为:仁、志、诚、勇、勤、敏、礼、乐。而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商讨,定下的这十六个教师“八品”和学生“八品”的关键词,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基础。因为是大家一起商定的关键词,所以,这十六个字,在八中师生群体中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2
国旗下讲话为“八品”引领航向
笔者:您是从哪里入手,让“八品”文化在师生、家长中发扬光大的?
张金道: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学校国旗下讲话,将“八品”和国旗下讲话相融合。八中的国旗下讲话经历了教师轮流讲、班级代表轮流讲到干部轮流讲的变化过程,年,我开始主讲“八品”国旗下讲话。一方面,讲话主题围绕“八品”做文章。体现“教师八品”“学生八品”为八中学校文化的核心,围绕“做有品位的八中人”这条主线抓好一系列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做好班主任层面的落实工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小组,有前瞻性地开展国旗下课程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并要求班主任必须组织“班会三问”,带领学生回顾国旗下讲话的故事和蕴含的启示。我们形成了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八中国旗下课程。
3
学生代言让“八品”生生不息
笔者:我们曾经报道过青岛市美德少年提名奖获得者、八中学生孙佳欣同学的事迹,她的品质恰好诠释了“八中八品”的核心词汇。学生德育建设,是否已经显示出“八品”效应?
张金道:确实是!在寻找“八品”的过程中,不少八中学子的优秀事迹成了德育教材。诚实守信的赵青同学、勤奋努力的魏雪萍同学、仁爱爱人的王静同学……他们的事迹在一定时间段里构成了德育活动的主体。而在这其中,最感动八中师生的是孙佳欣同学。从年开始,孙佳欣前前后后一共做了5次手术,每次手术后都要后续治疗。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在右臂不能写字的情况下换用左手,又写出了一笔好字,学习成绩多次拿到班级第一。更难得的是,孙佳欣还能不断帮助别人。八中将孙佳欣同学树为美德少年,并发出向孙佳欣同学学习的倡议,在全校师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接地气的德育活动,本着从“八品”中来,到“八品”中去的原则,夯实了“八品”基石。
4
队伍建设为“八品”扬起风帆
笔者:您是怎样将“八品”融入教师管理、培养工作中的?
张金道:一是用“做‘八品\’教师”引领教师师德修养。学校将教师“八品”中的德、爱、学、修、慧、容、雅、和等关键词做了深入的诠释,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渗透“八品”师德修养。特别在班主任论坛和青年教师论坛的教师培训方面,用“八品”汇聚教师“心气儿”,围绕“八品”做专题讲座,分享交流等。
二是用“八课”引领教师成长。八中引导教师秉承“八品”中的“修”字:提升修养,修炼自我。除了通过各种讲座进行各个层级教师的提升的同时,八中还通过八种研讨课型活动培养人才。学校为教师搭建“练兵场”,渐渐形成了八中“八课”的教研传统,即在一个学期内用八种不同主题的校内研讨课贯穿一个学期,起到教师层次全覆盖、教师研修全参与的引领作用。
三是用“仁”的管理留住人才。在“八品”中,将“仁”作为十六个字核心,并且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这种管理理念,让老师们幸福感满满,很多骨干教师也愿意放弃进城的机会,留在八中。
“仁”的管理,体现在学校对全体教师需求的关注。搬迁新校以来,学校管理者始终将一线教师的需要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老师们需要的,学校提前想到、做到。新建教师澡堂,让在学校值班的老师能随时洗澡;为老师们提供订阅期刊补贴、书籍补贴,鼓励老师们多读书;建立读书沙龙、“大沽河”研究基地等教师兴趣小组,增强教师凝聚力。
“仁”的管理,体现在对于教师成长的助推。学校发展靠教师。学校不遗余力助推教师成长,培育大量人才。几年来,1人入选第三届“齐鲁名师”建设工程,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获评青岛市优秀教师,3人获评青岛市学科带头人,3人获评青岛市教学能手,2人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邀参加全国专家展示课并做专题讲座;与此同时,胶州市唯一的数学工作室、青岛市唯一的语文学科基地落户八中……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实验数学重点实验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青岛市数字化智慧校园、胶州市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州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孙永红在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136次会议上要求深入一线解难题推动“三进三促”活动取得更大实效
1月日,市委书记孙永红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主持召开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新形势下在全市更加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进三促”活动的通知》情况的汇报。孙永红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