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凉 今日泾川 今日灵台 今日崇信 今日华亭 今日庄浪 今日静宁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今日庄浪 > 正文

建高标准农田 惠老百姓民生 平凉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甘肃日报 2021-12-29 05:09   https://www.yybnet.net/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吴文斌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高标准农田,就没有粮食的保产增收。

近年来,平凉市加快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164万亩,建成生产路、机耕路709.9公里,配套农田林网,衬砌(疏浚)渠道264.4公里,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撂荒地变“淘金田”

“这一片地以前是山坡田,只有少数群众种点玉米和马铃薯,还都是小地块,剩下的就撂荒了。”近日,在庄浪县岳堡镇崔家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点,崔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荣荣告诉记者。

崔家村属于典型的山陵丘壑地带,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74亩。这里山坡地形复杂、水资源匮乏、道路不通,群众生产耕作十分不便,导致大部分耕地撂荒,无人耕种。

“今年镇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把地盘活了,大型机械能开进地里了,撂荒地成了良田,大伙争着承包。”崔荣荣说。

昔日的山坡撂荒地成了平整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成为抢手的“淘金田”。岳堡镇党委书记靳珍军告诉记者:“今年岳堡镇投资680万元,在岔河、崔家、南岔3村实施坡耕地平整和碎片化地块归并,修建高标准农田5968亩,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承包土地种植马铃薯,905户脱贫户加入合作社,实现了稳定增收。”

在庄浪县杨河乡李庄村的山塬上,群众正在修建好的农田上抢墒铺黑膜,为来年种植马铃薯打好基础。

“近期我们聚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冬春大会战’行动,倒排建设工期,筹措资金161.3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316亩,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实行集中连片耕种,全部用于马铃薯种植,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杨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智瀛说。

庄浪县加快启动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经营模式,将撂荒地变为高产田,同时鼓励农户自愿流转耕地,提高耕地复垦率,解决弃耕撂荒现象。除此之外,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承包撂荒地,加大复耕复种力度,保障当地劳动力就业。

据介绍,庄浪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投资2502.04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涉及水洛镇、杨河乡、岳堡镇等7个乡镇。目前,已建成1.9万亩,基本用于马铃薯种植,带动1.25万户次脱贫户户均增收1100元以上。

坡耕地变“高产田”

“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塬区地里的麦子能亩产六七百斤。”泾川县王村镇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能瑞说。

塬区种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碎片化的坡耕地、涝洼地较多,无法进行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从群众最根本需求着手,泾川县因地制宜、统筹布局,盘活现有资源,坚持从田、土、水、路、林、电、艺、机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设计,集中资源力量,严把“六关”,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刘家沟村采取小麦、油菜倒茬种植的模式,保障小麦产量。“我们村现在基本是种两年小麦,种一年油菜,油菜籽一斤卖3.5元左右,一亩可以增收1000元以上。”刘能瑞介绍道。

近年来,泾川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万亩,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区群众土地流转12800亩,治理撂荒地1200多亩,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重点在节水能力建设、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需要的各项配套措施上加大建设力度,解决生产基础条件差、机械化耕作程度低、经营主体带动弱等问题。随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实施,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三跑田”变“三保田”

“人背牛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感谢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给我们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在崆峒区白水镇大潘村,65岁的村民潘文学说,经过“坡改梯”,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崆峒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部分山区山低沟深、沟道纵横、坡斜土松,长期面临水土流失问题,加之耕地分散、缺水、少肥,农民群众耕种只能靠天吃饭。

对此,崆峒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推广“坡改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改良”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粮食产能。

“以前只要下雨,村里的路泥泞不堪,人都走不了,更何况机器?现在好了,陡地变平地,机械也能开进去,种地收割方便多了。”潘文学说。

在大潘村田间地头,黑色的颗粒肥料洒满了刚被旋耕机耱平的土地。为了提升“坡改梯”土壤肥力,崆峒区按耕地面积确定亩均施肥量,分户分发有机肥,采用专业机械进行深耕翻土,将肥料与土壤拌和均匀,并对区域内部分指标进行现场调查采样,送专业机构检验。

“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由6.44提升至6.74,有机质含量提升至16.66克/千克,全氮含量提升至1.08克/千克,有效磷含量提升至14.62毫克/千克,速效钾降低至137毫克/千克,现在这片土地种啥成啥。”崆峒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崆峒区白庙乡的刘庙、小秦和柴寺等3个村在北部塬区,灌溉用水十分不便。自2020年崆峒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来,以小秦村的1000立方米蓄水池作为灌溉水源,从该蓄水池取水,通过离心泵加压将水输送至位于刘庙村的1000立方米蓄水池。刘庙村新建的1000立方米蓄水池通过输水主管道分别将水送至大秦村方向以及刘庙、小秦和柴寺村的各个片区,然后接田间的配水管网进行灌溉。

据介绍,崆峒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粮食总产量达326.4万千克,产值达610.56万元,直接受益农户数1623户,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农民收入。

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平凉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巨大改变,种植面积、种植水平、综合效益逐年增加,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占总耕地面积的30%,一幅以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三区”科技人才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解决农业关键技术难题,推进“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工作做到实处。12月6日-8日,市林科所组...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建高标准农田 惠老百姓民生 平凉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