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庄浪新闻 > 正文

剪不断,理还乱 明朝的皇帝(13)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8-30 04:49   https://www.yybnet.net/

□高阳

宦官的用事,起于成祖。最初,成祖利用京里的太监刺探消息,尤其在将渡江时,许多太监逃入燕军,对宫中情形、朝廷虚实,全部泄露,成祖颇为得力,因而一改前朝法度,开了重用太监的恶例。

在永乐初年,成祖即用太监办“外交”,遣内官监李兴奉敕宣慰暹罗国王;永乐三年命郑和通使西洋。郑和是云南人,很早就在成祖身边,即使精明强干,但通使外国,又何致遣派阉人?可知通使其名,另有目的。

当时的传说,建文帝做了和尚,遁往西南;可能由云南出境,转往南洋,郑和的使命,即是到海外去查访建文帝的踪迹。

郑和前后出使七次,历时三十年,所经南洋三十余国。但是,他的任务到后来显然变质了,由访建文帝的行踪转变为外交工作。因此关于“建文帝之谜”,郑和这部分的情形,可以不谈。

建文帝做了和尚,或者说扮做和尚出亡,事无可疑。所成为谜者,是他离京时的情况,以及此后数十年的行踪。有明一代,不断有人想探索这个谜,甚至强作解人来解答这个谜。到了清初修《明史》时,因为“朱三太子”一案,于“靖难”史实有所顾忌,湮灭了若干真相,使得本来就不甚易解的谜,越发难解。但以史学的眼光来看,由这个谜带来的两个问题才是最值得去探索的:第一,成祖取得皇位以后,大局很快就稳定了,何以对做了和尚的建文帝耿耿于怀至二十年之久?第二,建文帝生来颅骨偏歪,此是极易辨认的一个特征,何以成祖暗中搜索至二十年之久,未得确实结果?这两个问题,似乎历来研究明史的专家,都未曾并在一起研究过,值得重新加以体认。

建文帝之谜难解,原因之一是不仅为建文帝一个人的问题。当燕师入京之日,朝官不愿投降的,多在当天夜里从城上用绳子吊到城外,一夕之间遁去者四十余人,其中有的列名于成祖的“奸臣榜”中,被抓了回去,有的从此不知所终。而随建文帝出亡的,据说亦有二十余人之多,这些人的下落无人知道。怀念忠义,兼以好奇,于是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自明初流行到明末。这些传说,有一部分被收入《明史》,如“河西佣”“补锅匠”“云门僧”“若耶溪僧”“玉山樵者”等。细察传说的内容,实为寓言,如:

河西佣,不知何许人。建文四年冬,披葛衣行乞金城市中。已,至河西为佣于庄浪鲁氏,取直买羊裘,而以故葛衣覆其上,破缕缕不肯弃。力作倦,辄自吟哦,或夜闻其哭声。久之,有京朝官至,识佣,欲与语,走南山避之,或问京朝官:“佣何人?”官亦不答。在庄浪数年,病且死,呼主人属曰:“我死勿殓,西北风起,火我。勿埋我骨。”鲁家从其言。(《明史》一百四十三)

“葛衣”是夏服,燕师入京在六月十三,这表示他是从京城里逃出来的;“破缕缕不肯弃”,正以此葛衣为一极惨痛的纪念品,终身不可忘。问京朝官:佣何人?官亦不答,表示建文旧臣虽成新贵,但对故人仍加维护,显得并不如何效忠于成祖。西北风起,火我,是希望魂归东南,而勿埋我骨,则信有骸骨还乡之日。这则寓言中,很清楚地表达了当时的民意。

“补锅匠”的故事是如此:

补锅匠者,常往来夔州、重庆间,业补锅,凡数年,川中人多识之。一日,于夔州市遇一人,相顾愕然。已,相持哭,共入山岩中,坐语竟日,复相持哭,别去。其人即冯翁也。翁在夔以章句授童子,给衣食;能为古诗,诗后题“马二子”,或“马公”,或“塞马先生”。后二人皆不知所终。

此当有其事,但并看不出与出亡后的建文帝有何关系。此外,有隐于佛寺的,有隐于江湖为医卜星相的,亦有入山唯恐不深的。这些建文孤忠,为他的后辈建立了一个先例,清兵入关,朱明遗臣耻事新朝的,大多亦如此归隐。

新闻推荐

平凉市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推介平凉

本报平凉8月13日讯(记者朱宇鲲)记者从平凉市有关部门获悉,平凉市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今天进行第一轮竞演的正式录制...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剪不断,理还乱 明朝的皇帝(13))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