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静霓赵建平
闫掌哲
近日,记者来到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放眼四周,白墙红瓦的新房子,挂满苹果的果园,颇具规模的养殖小区随处可见。村文化广场、小超市,幼儿园、老年幸福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漫步于石阳村的村头巷尾,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石阳村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我们的‘攒劲\’支书。”一提起村上的变化,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夸赞郜志俊。
1992年,军人出身的郜志俊担起了石阳村支部书记的重任。上任之初,面对软弱涣散、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不强的村班子和一穷二白的村情,他感到压力很大。经过慎重考虑,他先从调整村班子着手,把一些文化程度高、工作积极性高的群众吸纳进村班子。
“村班子调整以后,带头作用明显增强,干起工作得心应手多了。”郜志俊说。
在新农村建设时,要拓宽村巷道。当时,有几户农户不愿意拆迁,工程处于僵持状态。面对这一情况,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白天做不通,晚上再做,认真宣传、讲解拆迁政策,依法维护群众利益,及时兑现补偿,最终几户拆迁农户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了字,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2012年年初,全省双联行动开始,得知石阳村被确定为省长刘伟平的联系点后,郜志俊激动得一夜没合眼。期盼着能借助这个机会,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刘省长第一次来调研了解情况时,我们提出了制约石阳村发展的主要困难:村里的巷道狭窄、群众的住房条件差、村级活动场所破旧、致富产业少等。”说起当时的情景,郜志俊还显得兴奋。
这一说还真管用。不久,一条全长46公里的南阳公路从石阳村穿过,还建成了两座便民桥。石阳村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也方便了周边高房、李庄、石峡几个村的群众出行。
“现在,村里的巷道全部硬化了,还安装上太阳能路灯,老百姓走上了不沾土的‘环村路\’。”村民石玉学对记者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作为石阳村的“大当家”,郜志俊一直思谋着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石阳村以前是全乡出了名的贫穷村,借着双联行动的东风,针对村容破旧、居住条件差、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实际,他和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争项目、跑资金、搞建设。带领群众在全村实施了一村、一路、一院、一园、一中心的“五个一”工程,使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
过去,石阳村没有一个像样的村级活动场所,郜志俊借助双联行动,多方争取,在村上建起了集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计生室、农民信息之家、农资小超市、养牛协会办公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还建起了幼儿园和老年人幸福院。
“修成广场后,一到农闲时节我们就组织群众耍社火、跳广场舞,像过年一样热闹。”郜志俊说,“有了村级活动场所,不仅村民们方便多了,我们干工作也方便了。”
可谁能想到,当初在新农村建设及硬化巷道时,正值小麦收获期,老伴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不能下地干活,他脱不了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麦粒脱落。最后,还是邻居和亲戚看他成天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帮他家收割了小麦。
基础设施改善了,得让群众有致富的门路。郜志俊积极响应市、县、乡号召,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石阳村早些年就有种植苹果的历史,可由于管理粗放,技术缺乏,果园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2009年,他带领群众到朱店、万泉、阳川等果园乡镇参观学习,组织培训,自己带头种了3亩果园。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全村果园已达950亩,人均1亩,挂果园达600亩。
村民石玉学家有8亩果园,去年有3亩挂果,收入近1万元,今年已全部挂果。谈起自己务果的感受,石玉学说“我家果园能够及早挂果,全凭支书手把手给我传授务果技术。”
通过双联单位的大力引导和积极扶持,他还在村上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牛、羊饲养量达1800多头,养牛、养羊户均纯收入3万多元。
新闻推荐
...
庄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庄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