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敏
说起来,走上写作之路,《平凉日报》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多年我一直养成一个习惯,早上上班首先打开电脑,浏览一下《平凉日报》电子版,看一下新闻有什么重要内容,重点去看三版的副刊或者文化版,等报纸送来就把文化版、副刊剪辑下来,日后再去翻阅学习。日积月累,《平凉日报》副刊发表的文章我大都可以过目多遍,对于《平凉日报》副刊用稿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说是《平凉日报》在指导我写作,从在《平凉日报》发表第一篇散文《春魂赋》到自己的作品走出平凉,可以说没有《平凉日报》就没有今天的我,是《平凉日报》扶持了我。通过她,我认识了全市好多作家诗人,比如英年早逝的刘廷璧。那年出差我去庄浪县一中看他,他竟然告诉我他把我在《平凉日报》发表的散文作为范文朗读解析,这让我非常吃惊,原来他更是《平凉日报》的忠实读者,他的散文和诗歌我一直在学习阅读。凡在《平凉日报》发表的文学作品,他都会认真地剪辑保存,说起一些人的作品如数家珍,让我汗颜。
和我一起成长起来的平凉作者,他们谈起《平凉日报》,都和我有同感。这一点不是恭维。尤其让我怀念的是几个老编辑,他们在评点我送去的稿件时,严厉而苦心婆心,热情而诲人不倦,他们的严谨学风和认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平凉日报》复刊后,一直负责副刊的编辑,我亲眼看见他们给我们这些初学者改稿子,严肃地指出稿件的优缺点,让我们脸红心跳,事后却感觉受益匪浅。他们像中学老师一样,用红笔一字一句地修改来稿,经修改刊发的稿件连我都不认识了,那么精美,那么传神,这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的话:“文章是修改的艺术”。原来他们才是最辛苦的,每天要看来自全市乃至全国的几百份邮件,还要培养本地作者,优中选优,修改他们作品的瑕疵,真正是大海捞针,用心在为人作嫁衣,是他们的炽热情怀浇灌奠定了《平凉日报》泾水副刊这个文艺百花园。我原来一直存有侥幸心理,在他们的感召下,这种心理荡然无存,开始用心去写作,并且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寄给他们。在《平凉日报》发表的作品,如果改投其他省级报刊,必然是百发百中。这说明他们才是慧眼识珠,以文识人,是负责任的好编辑好师长,平凉以后能出现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他们的付出绝对是功不可没的。一次,我还应邀参加了《平凉日报》副刊召开的重点作者座谈会,我的发言得到了许多文友的赞同。《平凉日报》大气、严谨、清新的文风影响带动了平凉一大批作者的成长,这是大家有口皆碑的。如果哪一天有人写平凉文学史,我建议应该对《平凉日报》副刊做出的贡献大书特书。
在《平凉日报》迎来她复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受益的作者,我想说的是: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愿您像一棵参天大树,永播新绿,呵护新老作者为人民而歌,矢志不移!
新闻推荐
...
庄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庄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