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席啸
在庄浪县柳梁乡,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心系群众,把修路当成习惯,20年如一日,为村里修了6条路。他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却扶危济困,前前后后给群众借钱和做担保借款9万多元。他,就是庄浪县柳梁乡李堡村村委会主任李虎成,一位心里一直装着群众的党的好干部。
李虎成年少时,正值上世纪“六零年”难关,他只上了三年学,打小就加入生产队干活。生产队里的活很重,人们一年到头忙个不停。看着大家没黑没夜干活,还吃不饱肚子,李虎成心里不是滋味。
改革开放后,村民日子虽有好转,但致富奔小康的道上还有很多路要走。1993年,李虎成担起责任,当起了李堡村二社社长,这一干就是20年。从小路到大路、修路到养路,李虎成一直在义务修路护路。
李堡二社的耕地主要在村民居住地对面的阳面山上,去地里要过两道沟,山上的路既陡又窄。为了打通村里这条种庄稼的主干路,2004年刚过完年,李虎成就带领群众去挖路。开始时,群众热情很高,但时间一长,好多人就熬不下去,外出打工的、干家务的,最后只剩下李虎成一个。“一个人也要挖!”为了赶时间,他很少在家吃饭,甚至有时光着脚挖。有一段时间,他和老伴凌晨4点起来,拿着手电筒挖路。李虎成只身挖路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最后村里的乡亲、学校的老师都上山帮他挖路。
经过“百日会战”,这条长达7公里的“庄稼路”终于修成了。路比以前变得平坦、宽阔了,农用车也能上山了。通路那天,李堡村全村的三轮车都开到这条路上助兴,剪彩的剪彩,放炮的放炮,那个热闹劲,村里人至今难忘。
阳面山的路修好了,但村里的水沟却让村民犯难,夏季农忙时沟里常发水,泥泞不堪,往往把人隔在沟两边。李虎成带领群众建了一座土木桥,不但人畜不再走泥路,农用车也能过沟。
李堡二社的群众以前吃水很困难,干旱时,村里人往往天不亮起来,赶着牲口到五里外的川坪去驮水。而阳面山西面的上湾里有一股水,李虎成决定用管子把水从半山上引下来,修个水泉,方便群众吃水。但要把水引下来,必须挖一条运水路。这里全是红土,土质硬,挖起来很费劲。
为了挖这条路,李虎成下了狠劲,一个人不分昼夜地挖。看着三更半夜丈夫一个人在沟里,妻子有些担心,就陪着他挖了五天五夜。等这条路挖开时,他的手全起了裂缝。说起这事时,连儿媳妇都落了泪。
最近几年,随着县上通村公路的推进,村上的路宽了、平了,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也进了村。看着这么好的路,李虎成喜在心里,他不顾身体有病,无论风雨,拿起铁锨当上了义务养路工。
今年3月,李虎成被推举为李堡村村委会主任。
李虎成常年放下家里的活,为群众的事奔走,村里人感激的有、不理解的也有。但他总是说:“官不在大小,我以前是一名社长,现在是村主任了,就得更加为群众办点实事。”
李虎成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为群众服务。
在李堡村,李虎成家的人辈辈心肠好。受父辈的影响,李虎成自幼是个热心肠。在村里,没有一个人不念他的好。
二社村民李蕊蕊原来是个独生女,母亲过世早,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十五岁那年,李蕊蕊忽然得了重病,需要马上住院,可是家里拿不出一分钱。李虎成二话没说,拿出家里仅有的100元粜粮食钱让他们赶紧去医院看病。其实那时一般职工的工资也只有三四十块钱。
最让李蕊蕊感动的是她父亲去世后,家里没有炭生火办丧事,李虎成赶忙用牲口把自家的炭驮了二百斤,总算把人安葬了。
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对自己却十分抠门,身上一件衬衣穿了七八年,打满了补丁。熟悉他的人知道,其实他家里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家里的房子已十几年没有修了,他帮人的钱,都是家里粜粮食的钱。
把对乡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村民,这就是李虎成。
新闻推荐
做弘扬庄浪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排头兵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永斌
...
庄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庄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