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庄浪新闻 > 正文

“板桥县长”杜东海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3-19 19:24   https://www.yybnet.net/

□李广兴

1991年,杜东海还在庄浪县当县长的时候,他的一幅题款“清风正气”的墨竹国画在西安参加全国中青年书画展并获得铜奖。当他去领奖的时候,参加这次评奖活动的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当面称赞他的墨竹画得好,并幽默地说他是个“板桥县长”。

20多年过去了,年近“古稀”的杜东海早已离开了他侍奉过的县长职位,也离开了他供职过的政策研究室、科技处、民政局等市直部门“一把手”的位子,告别政坛,赋闲在家,过着恬静闲适、颐养天年的日子。然而,如郑板桥诗作所言:“乌纱掷去不为官,兜囊空空两袖寒。写上一枝清瘦竹,春风江上作鱼竿。”退休8年来,杜东海画竹的爱好志趣一直没有丢,而且他的竹、菊、梅、兰“四君子”和小写意牡丹题材的画作,在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他成了平凉土地上一位真正做官和绘画兼顾的郑板桥式的人物。

与书画结缘

杜东海大学毕业后除了三年教师生活外,其余时间都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在正副县级位子上坐了28年,一生的主要时光都是在官场里度过的。与此同时,由于他从小接受地方和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终生酷爱传统书画艺术,不论是求学读书,还是在学校教书或者当秘书当县长当主任当处长,他都没有放下自己选择的为之献身的书画专业。他毫不掩饰地坦诚言道:“当官和书画两者比较起来,我更加喜欢的是后者。”

杜东海出生于庄浪县赵墩乡牡丹村富家川社,在十个兄弟姊妹中他为六个男性中的老大,小时候的生活条件非常艰难。他的中小学时代都是吃炒面度日子的;一回夏季里他还穿着棉袄上课,热得满面汗流,老师给他买了一块布才换上单衣;初中时由于丢失了被褥,他就一直与同学合伙盖被子睡麦草铺过了整整六年;1965年,他考上了甘肃教育学院政教系,拿着父亲变卖零碎凑集的12元钱到校。他上大学仍然没有被褥,铺的是从操场捡来的草垫子,盖的是同学让出的一条薄被。

正如俗语所说的,穷汉家里出才子。杜东海的供给条件很差,但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不仅文理科学业都学得拔尖,而且书画课程远远超出了一般学子所能达到的水准。他继承了父亲喜欢书法和篆刻的特长,从小学到中学的壁报上总是少不了他的书画作品。刚刚走进甘肃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张阶平看了他在壁报上的画作问道:“你有绘画的灵性,为什么不上美术系?”他答说家里穷供给不起。张教授怜才心切,就慷慨地答应亲自指导传带他这个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绘制两幅毛主席油画巨像,杜东海在高架上挥笔,年迈的张教授在架下亲手给调配颜料并具体指导。杜东海不是美术系的学生,却得到了美术系知名专家的赏识,学校的师生都承认他的人物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比美术系同学们的作品还好。

忙里偷闲耕砚田

1970年在静宁县委当秘书的时候,杜东海从县文化馆借来了一套《芥子园画谱》,坚持每天晚上逐页临摹,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毫不疏忽。时至今日,那四大本16开由信皮和油光纸装订的“竹菊梅兰”画谱,几乎让人分不清这是手工抄本还是印刷原本。杜东海说过:“我是忙时的闲人,闲时的忙人。”意思是,他这个住在机关的单身汉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耗在了书画的学习创作上了。他的绘画主攻的是“竹菊梅兰”国画传统题材,书法主攻的是“行草”这个有着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类。《兰亭序》、《圣教序》、《玄秘塔》、《板桥书帖》、《标准草书千字文》,他临写的草纸能装几箩筐。他的书画功底日渐加深,作品的临摹和创作水平也在快速上升。在静宁、庄浪工作期间,有不少干部群众喜欢他的书画作品,就向他索要。最近,他到乡下群众家中发现了20多年前他作的墨竹画,十分感慨。他说,当时的作品虽然技法显得稚嫩,但是运笔很有锋芒和气势的。

杜东海由于爱好书画的情结,使他这个在官场里做事的人便兼容了两者的优势,事干得舒展、洒脱而轻松。1975年,他从静宁县细巷公社书记开始踏上漫漫仕途,先后当过团地委副书记、静宁县副县长、庄浪县副书记和县长,地区政研室主任、科技处处长、民政处处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始终没有丢掉农家子弟的本色,心紧紧地与干部群众连在一起,把人民的命运攸关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不为个人的名利去费心思花气力。他走到哪里都善于调查研究,情况、问题、数据、办法都装在心里。平时的讲话和汇报一般都不拿材料,写几条提纲就能说个头头是道。

在庄浪县当县长的时候,中央领导来庄浪视察,提出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100元、粮食产量每年每亩增100斤的任务指标。县上把这两条确定为“双百方针”,并表示保证完成任务。杜东海认为,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的基础条件还很差,“双百”任务脱离了实际。在他的反复坚持和解释之下,县上最终放弃了那个“双百方针”。他还按照实际情况和群众意见,把“种草种树”的补助款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使省上确定的每年15公里建设进度变成了150公里,三年实现全县村社通上大电。此事最终得到了国务院农办的肯定,并在全国“三西建设”会议上作为典型推广。

2001年在市民政局工作的时候,杜东海把上报低保供给人数占人口比例的10%改为19%,省上审批时提出平凉的比例高了,他讲了平凉不能和兰州相比,有二轻企业下岗工人多的特殊性,省上承认有这个问题,同意并批准了上报意见。之后不久,平凉运输公司汽修厂职工集体上访,他到场说:“我们多报的低保名额现在还有2000个,运输公司的300多人可以全部解决。”大家都满意了。他在民政局工作期间,还向省上积极争取,解决了七县市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民政局办公的基础设施问题。

杜东海给自己题诗画像:“二十八年小县官,忙里偷闲耕砚田。竹菊梅兰最知我,解印归来好作伴。”退休后,他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内容和作息时间,每天上午去南山公园爬山遛弯,午休之后在家里看书作画。他的脑海里全部被书画创作占满了,一门心思地要把过去蹉跎了的时光补回来。

悟得绘画之道

一个在官场混迹几十年的人,退下来写写画画、自娱自乐、丰富晚年生活,是可以理解和想到的。然而,要想真正在书画殿堂上弄出点名堂,谈何容易呵?!

杜东海主攻的书法和绘画品类还是原来爱好的“行草”和“四君子”竹菊梅兰,后来又加上小写意牡丹。他的观点是:书画的品类浩瀚无比,必须选准某一个方向去主攻,求得突破;书画要有“众美观点”,找准受众欢迎和艺术追求两方面的结合点,书画作品既要让人喜欢并看得懂,还要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品味;书画作为民族传统艺术,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底,同时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写画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来;艺术上的每一点长进,靠的是理论上的钻研积累,但主要的是深入作品的内部研磨,反复实践,驾驭和运用好技巧、章法、布局的各项艺术规律;书画要把一辈子的心力耗上去,要耐得住寂寞。他在自传《人生之旅》中写道:“我学竹子梅花三十多年,菊花兰草近二十年,画牡丹也十多年了,但作品总是难以达到眼中之物、胸中之物与笔下之物的统一。我只能活到老学到老,求索到老。”

杜东海的四条幅“竹菊梅兰”画得鲜活灵动,飘逸洒脱,笔墨老辣,情韵盎然,越来越多地吸引住了欣赏者的目光。他舍得下苦功夫,以为“四君子”是绘画花鸟的基础。梅为木本,主要表现的是杆;兰为草本,主要表现的是叶;竹子有杆有叶;菊花有杆有枝、有叶有花。“四君子”画到位了,其他花鸟绘画就不成问题了。他画“四君子”崇尚的是其出类拔萃、孤傲清高的风骨和气质,突出表现竹节、梅品、菊傲、兰幽的文人情趣。他最喜欢郑板桥墨竹,更喜欢画瘦竹和风竹,“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务要让其柔韧不屈、豪迈凌云的神韵飘逸飞扬起来。菊花最动人的是它凌寒傲霜的品格和本性,还有它“宁肯抱香枝头死,不肯摇落北风中”的魂魄。他以为,兰花是“四君子”中最难画的一种,关键在于把它的叶子画好,画出兰蕙的秀气和柔韧,画出其不嫌贫富、不择地势生长的旺盛生命力。长叶宜少,短叶宜多,“兰草写三台,无人敢笔栽”,只有把叶子画得离开纸面悬浮起来了,画兰的意境才能谈得上到位到家。梅花凌寒开放的喜气骨气,必须从枝干和花朵上来表现,把刚柔兼备和艳丽滋润的不同基调相糅统一起来。杜东海说:“怒气画竹,喜气画兰;画梅要用劲,画兰要害病。”作画必须有情感上的投入,还要有属于自己琢磨出来的笔墨路子。墨分五色,干湿浓淡尽在笔尖;轻重、虚实、疾缓、顺逆的多种运笔方法必须掌握;至于布局章法之类,除了宏观上钻研其中的大学问,每幅画都得细加玩味运筹,做到成竹在胸、立意高远。

杜东海的小写意牡丹画得很有特色和个性,求者喜欢的程度不亚于书法和竹菊梅兰“四君子”作品。1991年,他在西安参加全国书画展览,结识了山东日照市美协主席马世治,这是个专门画牡丹的画家,两个人互相赠画并深入交流,他的牡丹画从此起步。牡丹画适合当前人们追求富贵生活的心理需求,需求量促进了这方面创作的繁荣发展。杜东海选择的是小写意牡丹,认为其特点在于实与虚兼顾、似与不似之间,雅俗共赏,适合大众欣赏口味,也可以避免工艺装饰牡丹的艳丽刺眼、工笔写实牡丹的呆板费时、大写意牡丹的模糊抽象。他说:“画得太像,是媚俗;画得太远,是欺世。”他退休后坚持订阅《书画报》、购买了《牡丹画表现技法》等多种书籍学习临摹,王雪涛、吴雪梅等画家的画法对他很有启发。在大量的实践中,他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慢慢地悟出了一些绘画牡丹的心得:牡丹是花中的皇后贵妃,不光是色容娇艳美丽、雍容大度,主要的还在于内在气质的超凡脱俗、清纯高雅。牡丹的花头首先要画好,杆茎枝叶也不可轻视疏忽,要从整体上表现它的品格、风骨、风韵和精神。杜东海的牡丹已经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花头着色十分淡雅。只用胭脂不用粉白,他以为兑白则花瓣厚重如塑料。他画主花朵兑墨,花瓣上的留白非常突出醒目,采用色彩浓淡和留白光晕的丰富变化表现其转侧不定和绰约多姿;二是枝叶层次相当丰富。重墨、淡墨兑花青及藤黄勾朱磦,绘画枝叶有近、中、远的多个透视角度,特别是藤黄应用精到,使那些嫩芽蕊苞在画面中露出灵动可人的姿韵。花杆的交代脉络清晰,老硬新嫩、低短挺拔、参差有致,各取其势。花叶枝干,繁密中显疏朗,灵动里有节制,丰富变化中蕴藏有可以反复品味的艺术内涵。三是布局运筹匠心独具。在尺幅较大的画面中,众多花头相向中也得安排单个的相悖,合理分布时亦须局部的丛簇集中,把充分使用画面和留出较大空间的关系处理得得体妥贴、恰到好处。四是落款题词耐人寻味。“本属琼岛种,移来园中栽。不图争富贵,伴着石头开。”这是他题写牡丹画的一首五言诗,余味隽永,令人嘘唏。

显然,杜东海的竹菊梅兰“四君子”和小写意牡丹,有画家们崇尚的技法,也有文人画所追求的意境,但是它已经超出了一般画家和纯文人画所能涵盖的范畴。画中的天地玄机、世道人心及生命感悟等方面的意蕴功力,大大地抬高了作品的品位和身价。杜东海说,近六七年以来,他的书画作品索求的人越来越多,有全国各地来的游客,也有靖远煤炭集团公司、华煤集团、东峡煤矿、广成大酒店和一些行政单位的批量需求,他的画画收入已由原来每年的三几万元增加到五六万元。他用书画的收入添了10多万元换了住宅,现在17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庭院中,有了宽敞的画室,院子里还种上了牡丹、菊花、兰草等花木供人观看欣赏。他除了供养母亲的费用之外,还经常对其他生活拮据的农村兄弟姐妹及上大学的侄子们给予周济。杜东海还是他当县长时的观念,依然不着意去追求“名利”二字。他没有参加任何书画协会,没有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览,也没有在媒体上搞过什么宣传。他很肯定地说:“如果书画功夫不到家,搞那些虚套的事情都是白搭。”他认为,自己的书画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现在他有了时间、有了条件、有了阅历,就更得一门心思地埋头画画。不管作品有没有人要,不管能卖上多少钱,都必须有一颗清静的平常心,下苦功夫把作品的水平档次搞上去。

“板桥县长”杜东海的“人生之旅”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期待他走得更好更远!

新闻推荐

水洛镇:“三事四民”搭起干群连心桥

...

庄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庄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板桥县长”杜东海)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