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顺民
初春时节,天气回暖,冰封的田野渐次消融。山间道路上,农用车来回奔跑。层层梯田里,农民送粪积肥。其实,早在去年秋天,庄浪县春耕备耕生产就已拉开了序幕。记者发现,庄浪县春耕生产的耕作模式、农资、劳动力等要素都发生了变化,春耕备耕生产由传统方式转向现代化生产模式。
○耕作模式
顶凌覆膜变为秋季覆膜——保墒好下种
2月22日,牛共和在他家的一块田里积肥。牛共和的这块耕地去年秋天就已经覆盖了农膜,春耕的时候,准备点播玉米。
前些年,每到春天,牛共和在还没有完全解冻的田地里顶凌覆盖农膜。庄浪的气候,每年春天往往相当干旱,覆盖农膜后的土壤墒情不太好,难以下种,只得浇水点种。庄浪县的降水多发生在秋季,把每年秋季多余的降水保存到土壤里,增加土壤墒情,来年容易下种。庄浪县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每年秋季土壤还没有封冻之前覆盖农膜。
在庄浪县农技部门的引导下,农民一改每年春季的顶凌覆膜为前一年的秋季覆膜,农膜将秋季的降雨覆盖保存到土壤中,提高了土壤墒情,便于来年下种。牛共和说:“秋季覆盖的农膜墒情特别好,春天不愁点种。我们村农民认识到了,都在秋季覆膜。”
据了解,庄浪县去年秋季引导农民覆盖农膜70万亩。
干完了积肥的活儿,牛共和在地埂上随手捡起一根小棍子,在还覆盖着积雪的农膜上,扎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孔,他说:“消融的雪水会顺着小孔流进田里,增加墒情。”
今年墒情到底怎么样?牛共和用铁锹翻开农膜,庄浪县农技中心技术员杨强军用手抓了一把潮湿的壤土捏成土疙瘩,又用另一个指头压了一下,土疙瘩又松散开了。杨强军解释说,“手捏成团,触之即散”是土壤墒情最理想状态。牛共和接着说:“看来今年点种不成问题了。自从改为秋季覆膜之后,就再也没有挑水点种了。”
○农资
老品种变为良种——增产又增收
去年,先玉335号玉米籽种卖断了。良邑乡杨王村农民王林合担心今年也会卖空,他早作打算。前几天,他到庄浪县种子管理站选购了2亩地所需要的籽种。王林合说:“今后其他的啥品种都不种,就种先玉335号。”
王林合是庄浪县农技中心技术特派员魏礼明培养的农业示范科技户,他喜欢种粮食。
去年春耕时节,魏礼明给王林合带来了一袋玉米籽种,并对王林合说:“你今年把这个新品种种上,要种稠一些。”虽然籽种不掏钱,但是王林合心里还是半信半疑。
种上之后,王林合发现这个品种的玉米与老品种相比较,秸秆的个头低矮,结成的玉米棒也瘦小。看到这情景,王林合有些失望:“这肯定产不上多少玉米粒!”当玉米棒脱粒的时候,他一翻腾才发现:玉米芯很小,全是玉米粒。他感到非常高兴。
去年王林合家的这个品种1亩产出了1000公斤的玉米粒。他说,比以前的老品种增产200公斤。
今年,王林合计划多种1亩这个新品种,产出的玉米用来养猪。在王林合的示范推广下,杨王村农民淘汰了以前的老品种,选种新品种。
前几天,科技特派员魏礼明到王林合家回访,王林合在覆膜的农田里为被风吹起的农膜补土覆盖。魏礼明一再给王林合叮咛:“一定要种稠些,种稠了才能增产。”
据了解,庄浪县目前调运地膜265吨、化肥3.71万吨、农药30.3吨、籽种4.3万吨,确保了农民春耕备耕的生产需求。
○劳动力
役畜变“铁牛”——腾出劳力又省钱
农历正月初六,打工的农民纷纷返城务工。柳梁乡陈山村农民牛千寿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外出,他们出门的时候让牛千寿将家里劳役的毛驴卖掉,更换一台拖拉机,顶替役畜耕作庄稼。
春节长假之后,县城开了集市,牛千寿赶着为自己役使多年的毛驴,卖了1700元,他又添了5300元,在庄浪县农机公司购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还附带了铁犁和旋耕机。他把毛驴倒腾出去,又把“铁牛”开回家。
这几天,坐不住的牛千寿开着拖拉机正往附近的覆膜农田里拉运农家肥。他笑呵呵地说:“用这家伙务农就是轻省得多。”
一头毛驴需要一个劳力一年四季专门伺候。而拖拉机,在农闲的时候,只把它放在车库里就可以了。牛千寿的妻子孟春兰说:“拖拉机不需要天天饮水添草。”孟春兰算了一笔账,不养牲畜,每年至少节省1000元。拖拉机替代了畜力,一直忙于饲养驴的孟春兰被腾出身来,她计划今年春耕之后也跟着村里人到县城里打零工。
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增强,役畜渐渐地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被小型农业机械替代,人力被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的效率。
据了解,国家今年给庄浪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550万元,充分调动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该县目前储备各类农机具3000多台(件),以备农民春耕购置。
新闻推荐
...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