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朝霞 通讯员 李顺民
一条河——葫芦河,多少年来滋养着东部旱塬上的庄浪县阳川乡,让这里瓜果飘香,被誉为庄浪“小江南”。
比“小江南”出名更早的还有一个村——台咀村,村子坐落在葫芦河沿岸。阳川乡是以香甜可口的瓜果闻名,而台咀村则是以远近闻名的教育出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村里就出了非常知名的“教育家”。
初夏时节,从阳川乡山梁上远远望去,葫芦河向西蜿蜒流去,两岸果园里一片翠绿。依山傍水的台咀村,村子有240户人家,以台姓人家居多。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务果树。
提到台和中先生,村民无不敬仰地说,那是他们村里的大念书人。73岁的台钺是台和中先生的侄子,他家主房里摆放的木制家具古色古香,墙上挂满了字画。其中有台和中先生勉励学生的书法笔墨:新时代之青年必须要有新知识,才能为人民把事情办好。
据《庄浪史话》记载,台咀村的台和中,思想活跃,追求进步。曾在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读书,深得陶行知赏识,毕业之后,受陶行知的派遣到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农村办学教书。1945年,他回到家乡,担任庄浪中学(庄浪一中的前身)的校长。在当时非常贫穷的条件下,他发起了“户蛋办学”,即一户捐赠一颗鸡蛋来办教育。当年台和中还在本村办了台咀村小学,不收一分钱,把村里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聚集在私学里讲学教书,让村民们受益匪浅。如今村里六七十岁以上老年人基本都上了小学,比全县提前好多年扫除了文盲。
台和中对全村父老乡亲们的影响代代相传。在他办学思想的影响下,村里的学生发奋读书,竞相考学。据村民们回忆,1964年高考,庄浪县4名考生考上了大学,其中的2名考生就是台咀村的。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之后,每年从村里走出去的大中专学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年,村上考取了12名大中专学生。
去年,台咀村一名学生考进了清华大学。这名学生正是台和中先生的玄孙,名叫台佳佳,他以654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了。这个分数名列庄浪一中当年高考第三名。
台佳佳的爸爸名叫台文斌,在阳川乡街道开了一个理发馆。在理发店里,记者碰到了与阳川乡毗邻的静宁县仁大乡一位农民工。他说,台咀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他们仁大乡的老百姓都很羡慕!台文斌说:“我们村在娃娃上学这个事情上,是一家看一家的攀比。家家户户都要争气把娃娃供上大学。”
台咀村还是庄浪县有名的“教师村”,全县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有台咀村的教师。台咀村里的人在庄浪县各个部门和系统工作的在全县也算最多。村支书台荣瑞说,他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村上基本上一户能有一个人在外干公事,村里目前至少有240名工作人员。
时至今日,尊师重教的村风一直延续着。现在台咀村通了公交车,村里每天进城的村民很多,大多数进城是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每个周末,村民们又返回村里务做果园。耕地、读书——中国农民的两件传统大事,多少年了,在这里没有改变。
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朴实本分不忘本。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的高亚雄,去年寒假回家之后,家里要盖房子,他一个人拉着架子车,从离家不远操场上往家里转运沙料,手上磨得全是血泡。记者通过QQ连线了北京上学的高亚雄。他说,他非常敬仰台和中先生,先生在那个年代就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在生活中历练自己,也是接受教育。
现在台咀村上高中的学生有56名,其中23名学生今年参加高考。今年村里又能考出多少名大学生呢?我们期待着……
新闻推荐
新编大型历史秦剧《水洛城》在庄浪首演本报平凉讯(记者惠程华)7月4日晚,天水市和平凉市庄浪县跨区域文化合作项目——新编大型历史秦剧《水洛城》,在庄浪影剧院上演。曲折感人的剧情、如泣如诉的唱腔...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