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惠程华
金秋10月,陇东大地郁郁葱葱。在丝丝秋雨中,记者沿着崆峒区南部山区弯弯的山路,来到海拔1600多米的上阳乡庙家咀山梁上,一场解决南部山区群众吃水难的攻坚战正在这里打响。
崆峒区上阳乡位于南部山区,王各村村民摆存萍20年前从川区嫁到这里后,一根扁担,一条山路,让她肩头承载了20年吃水难的历史。看着刚刚安装好的自来水管道,摆存萍喜上眉梢。她说,吃水难让她愁肠了半辈子,平时到沟底挑一担水至少要半个多小时,雨雪天气挑不上来水,就靠雨水做饭,大人娃娃都为吃水犯愁。今年,我们山里人终于能和川道里的人一样,吃上自来水了。有了水,可以再养上几头牛,靠养牛过上好日子。
在王各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根扁担、一头驴,这不仅是山里人吃水的工具,也是山里人吃水难的见证。上阳乡乡长黄正栋告诉记者,去年,全乡修通了环乡公路后,村民们要求解决吃水难的愿望十分强烈。通过市、区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乡将解决1500户7000口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山区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已经修建牛舍21栋,全乡群众都信心十足地准备靠养牛致富奔小康。
国庆节前夕,随着庄浪县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通水,又有3万庄浪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历史。
多年来,庄浪县水洛镇二李村农民李新喜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这几年,李新喜常年在银川打工,年岁已高的父母留守在家,父母吃水难一直让李新喜牵挂在心。随着庄浪县水洛河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自来水通到了二李村农民的锅台上。李新喜开心地说,是党的好政策把“幸福水”送到了咱农家院。
二李村的变化,是平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民生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平凉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各种渠道争项目筹资金,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继建成通水,让山区农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33处,稳定解决了1272个村、157.4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平凉市水务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处,解决13万人饮水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人口已经达到了156.5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82.5%,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平凉市还把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整村推进和矿区塌陷区治理相结合,提出了“按水源定工程,按水量定规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思路,坚持走规模化、网络化、自供化的路子。
在实施庄浪、华亭两县农村饮水工程中,水务部门充分利用地处关山涵养林密集、水源充沛、水高人低的有利条件,突出大水源、大工程、联片跨乡拉网式覆盖。在崆峒、泾川、灵台、崇信4县(区)工程实施中,充分挖掘泾河、汭河、达溪河水源潜力,集中实施大型骨干供水工程,实现以乡为单元新老工程联网配套;静宁县以修建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线,优先联片解决,充分利用雨水集蓄工程。在建好、管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同时,还要让农民群众用得起水。平凉市已初步形成了县饮水安全管理总站、乡(镇)管水委员会、饮水工程管理所、村社群管小组和用水户组成的“五级管理网络”,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使农民群众吃上“明白水”。
平凉市水务局局长李旺军介绍说,下一步,要加快山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015年底,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和自来水化市的目标。
新闻推荐
1月6日,庄浪县朱店镇贾沟村农民贾根用在新居院落里用太阳能烧水。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新技术,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本报记者吕建荣...
庄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庄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