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凉 今日泾川 今日灵台 今日崇信 今日华亭 今日庄浪 今日静宁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今日平凉 > 正文

农家庭院书香浓

来源:陇东报 2019-06-09 07:36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 实习生 米静 唐晓庆 本报记者 闫慧

西峰区后官寨镇中心村,有一处农家院落显得与众不同,院外红砖铺地,门口侧柏相迎,院内姹紫嫣红、绿意盎然,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农民田连恩是这座庭院的主人。一株合欢树在这三院毗邻、云墙相隔的院子里显得很是特别,它是由田连恩的祖父亲手栽种,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还有一间名为“懿德室”的小型家风展览馆做见证,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代代相传的持家之道、立家之风,深深沉淀在这个数代人经营的农家庭院里。

勤奋笃学立家风

田氏一族对读书十分看重,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勤奋笃学,自强不息”的田氏家风,不论境遇如何,田家人都始终坚持求学,不忘上进。其中,田连恩接触最多、最为了解的便是祖父田澍普艰难的求学之路。

年幼的田澍普从1902年就开始跟随兄长田澍炎走读私塾,15岁时就读于庆阳县第二高小。1914年,20岁的田澍普在平凉中学读书时,父亲患病不幸去世,家里经济顿时变得非常萧条,田澍普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最终选择辍学务农,这一辍学就是六年之久。

一个月明星稀的夏夜,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田澍普躺在麦垛上休息,忽然听到路过的行人说:“从此以后田家就再也没有什么大人物了,都不读书了嘛。”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有远大抱负的田澍普,他在内心默默告诉自己,“以后的路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坚持求学,出人头地。”

1921年秋天,27岁的田澍普克服种种困难,去平凉师范上学,两年间靠学校发的补贴维持生计,直到1928年冬天,他又顺利考入河南开封训政学院政治专修科学习,后因战争学校停办,所有学员自觅出路。

尽管在求学的道路上屡遭波折,但田澍普始终矢志不移,继续求学。1929年8月,他辗转北上,先由河南开封至山东兖州,再由兖州乘难民车到达济南,由于晚上住宿太贵,经济困难的田澍普为了节省开支只得睡在车站的月台上,看着天上皎洁的月光他内心感慨万千,挥笔写下“愈挫愈勇方见奇,再接再厉功始全”的诗句以自勉。

经过一个月的颠簸劳累,田澍普终于到达北平,同年9月,已经35岁的田澍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平郁文大学,毕业后,适逢家族堂侄田炯锦自美国留学归来,在田炯锦的建议和资助下,田澍普在甘肃省当了一段时间的督学。

1938年3月,田澍普出任平凉中学校长,在他担任校长的10年时间里,他以校为家,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教学育人工作中。后来,因为对使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的国民党统治的不满,对当局腐败之风盛行的痛恨,田澍普辞去校长一职。

辞职后的田澍普回归家庭,着手教育年幼的孙子,在教育方面他十分严厉。

“我上学的时候不好好学习,经常调皮捣蛋还和同学打架,祖父知道后强制让我休学务农,一年的务农时间我体会到干农活的艰辛,这才下定决心好好读书的。”这件事田连恩至今还记得。

在田澍普的教导和影响下,田连恩的大哥考入西安外语学院学习俄语,毕业后在陕西财经学院任教,二哥考入兰州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任教,而田连恩因为一段特殊时期而中断了求学之路。尽管如此,他依旧会抽出时间读书学习,并且热衷于书画收藏。

寄情于花守家风

以耕读传承的这个家庭,祖孙数代人都喜欢植树种花,因为优美的环境能建造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氛围。

“我的祖父是一位读书人,早年教书时就曾在宅子旁的空地上栽植各种花草,还写下了不少赞颂花草树木的诗词。”据田连恩回忆,田澍普在平凉中学任教时曾在泾河河畔购买了十亩荒滩,经过长时间地细心改造,原本荒废的河滩竟成为可以引水浇灌的良田沃土,除了蔬菜,小院周围还种满了竹子、松柏和忍冬、月季、六月雪等花木。

这是一处远离尘嚣、富有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地,田澍普曾有词:“五间小屋,十亩薄田。种植蔬菜,花木是间…作餐两顿,读史几卷。杜门高枕,淡泊安闲。”这清幽雅致的生活环境彰显着淡泊名利、坚贞不屈的精神。

从小跟着祖父种花养花,田连恩渐渐对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在不停地创新发展。他心灵手巧,之前还在公社学过木活,不但个是建造房舍、制作家具的巧匠,还是个擅种花木、塑造园林的能手。

1995年田连恩在院中建造了一座小花坛,并于2005年进行了扩建,他在花坛前建造了一个假山喷泉,整个花坛布置精巧,完全想象不到这是出自一位躬耕半生的农民之手。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在后官寨镇中心村营造出了一座三院毗邻、云墙相隔的园林式农家小院。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这个庭院内外先后栽培过多种植物,风景树、果树和花卉等共计约180多种。1998年,田连恩在西峰开了一家花店,育苗、种植和销售都是他一手操办,现如今,田连恩的苗圃里共有月季20多种、菊花40多种,还有梅花、绣球和兰花等。

一年有四季,季季花不同,虽说文字可以描述花园的美景,但难抵图片的直观和细微,这使得田连恩的大哥田连恕萌生了用相机记录院落中奇花异草的想法。他专门为这些几代人种植的花草制作了《田氏庭院花木植物像集》,为了使图谱中的植物名称与实物相符且具准确性,图谱中除了列举花木的俗名外,田连恕还在旁边附上了它们的学名,有的甚至还有引进的地域和时间,以便不受时限的供人欣赏,还能长久保存,让后辈学习更多和植物有关的知识。目前图谱共计4册,收集花木植物照片520余张,分属75科210多种,包括变种和部分品种。

2018年,在后官寨镇政府举办全镇十佳“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田连恩家以浓郁的田园风情,质朴的庭院建筑,淳朴勤俭的家庭氛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是对我们家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田氏家风的肯定。”田连恩说。

齐心建馆承家风

2003年初,一座二层小楼在这个小院里落成,此时,田连恩把藏在心中的多年夙愿提了出来,那就是建立一个家风展馆,把从祖父手里就留存下来的家庭资料、收藏都整理展示出来,让后辈们铭记家史,传承家风。最后,兄弟三人决定将新宅的二楼改建成家风展览馆,并取名为“懿德室”,牌匾由田连恩亲手篆刻。

家风展馆中收集了很多关于田氏家族的资料,包括田氏族谱、家训家规以及田澍普生前用过的笔墨纸砚、文书笔记、札记等,还有一些诸如田炯锦、田炯信等比较有影响的人物照片、往来书信、电报、个人随笔、即兴诗作等。

据田连恩介绍,展馆是由他们兄弟三人合力完成的。由于族谱在特殊时期中被毁,所以建馆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编写族谱,为了保证族谱的准确性,兄弟三人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地调查、走访,经过反复核对、修改才形成初稿,最后由大哥田连忠亲笔撰写。

展览馆虽然简单,但资料保存完好,分类明确,标注详细。它不光是田连恩的个人夙愿,更承载了整个田氏家族上下几代人的教育氛围和家庭文化。

田连恩一共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兄长们均为大学教授,小弟因为先天残疾,平日的生活起居都是田连恩一家在照顾,几十年如一日,兄弟情深难能可贵。

勤俭淳朴、知足常乐,这是田氏家风的纯朴体现。田连恩说,祖父常常教导家人“陈物不可损”。他谨记祖父的教诲,“一个铁片、铁钉都要收集起来,日后一定用得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风传承,使得田氏家族保留下来很多珍贵的物件。现如今,田家人每年的正月初一都会聚在一起,每家轮流举办祭拜茔图的活动,以此缅怀祖先,在增进彼此感情的同时,还能增强家族凝聚力。

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一个家族能否兴旺,关键在家风相传上,希望家族的后辈在已经形成的家风影响下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田连恩说。

新闻推荐

王奋彦会见谢鹏一行

5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会见省广电网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鹏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进行深入探...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农家庭院书香浓)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