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睿珺本报通讯员梁璐
3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花所镇潘口村第一书记樊锦的朋友圈又刷屏了。整整19条,从卡车求购、驾驶员勤杂工招聘、饸饹面馆转让到西蒙塔尔牛出售、文明祭祀告知书,再到国家大事、新闻早班车,内容包罗万象。
“潘口村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对称,山里农户有的是绿色产品,缺的是沟通外界的专属信息平台。”樊锦提醒自己,“时代不同了,脚下的路走不通,那就打通信息高速路。”于是,她注册了58同镇,当起了花所站“站长”。谁家有土鸡蛋,“站长”领着企业进山上门收;谁家有杏树苗,企业与农户单线联系买。一来二去,农户足不出户就有钱进账。
走村串户脚步丈量民情
甭看现在樊锦在潘口村的工作开展得如鱼得水,一年半以前,经组织安排,她离开熟悉的西阳乡来到这里时,内心还是充满忐忑。
与西阳乡尹山村不同,潘口村地处崆峒区花所镇北部川区,北大路沿线,这里群山阻隔,交通十分不便。初次进村正值夏末秋初,暴雨中樊锦开着车连村部都找不到。头几回入户,家家门前的狗狂吠不止,她左手拎个包、右手提根棍,一边防着狗一边往进走。
记不住路,那就画下来。无数次入户迷路后,她沿着走村入户的印象手绘了一张地图,全村7个社56户贫困户的户主姓名、脱贫与否、外流与否跃然纸上。一年半时间,全村的地形和户情,从她手绘的图上刻在了心里,又记在了脚下。曾打趣她记不住路的包村干部柳小花佩服得不行:“这个城里的时髦媳妇现在连高跟鞋都不穿了,记咱潘口的路比我都记得全!”
不只记路,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身兼数职”的她唯恐自己记性不好耽搁了农户了解政策,错失了带领农户脱贫的机会,便把国家扶贫政策、农户户情介绍、村情脱贫概况一一记录在入户时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如今,谁家年收入是多少、谁家老人该体检了、谁家孩子领了助学金,她早已烂熟于心。
想方设法践行脱贫誓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栽植行道树、全域无垃圾、道路交通劝导,她将“主题党日”的横幅拉到了田间地头,把凝心聚力的精气神注入村两委班子。脱贫靠勤劳,不能等靠要。在她的带动和感染下,驻村工作队的队员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和产业发展规划。
考虑到交通不便,花椒、香椿、核桃、油杏“身型小销路多”,经济价值稳,樊锦带领驻村工作队引进种植大户流转土地800多亩,村集体流转土地200亩整体入股平凉光合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多个贫困户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有了工作和保险。56岁的杨建国做梦也没想到,“种了4亩杏树全卖了出去,收入了2万多元”。
如今,樊锦带领着扶贫工作队建成了光伏发电站和小型提灌工程,修好了5.3公里通社沙化路,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还借助危房改造项目,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全村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了862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潘口村走上了“三变改革”的新路子,兑现了“把扶贫工作干到底”的承诺。
一腔赤诚心系百姓冷暖
提起樊书记,村民不由得竖着大拇指,而她也不负百姓期望,时刻奔走在为民送暖解忧的路上。
樊锦在入户中得知,身患多种老年病的特困户杨维华夫妇育有一子,但是自从1995年外出打工后至今未归,生死未卜。为了给他们办理慢性病证明,她带着年近八十的夫妇俩去市二院体检,“老两口身体不好,又不识字,护士让填表办手续,怎么填?去哪检?怎么能放心?”看着两位老人颤颤巍巍茫然失措地站在医院大厅里,樊锦走上前把热乎乎的包子塞给他们,拿过体检表,扶着他们楼上楼下检查完所有项目。
75岁的朱生龙老夫妇提起8年前因贫离家再无音讯的儿媳,眼眶又红了。“真是苦了孙娃子,娃学习成绩好,啥都不用操心,唯独不能提他妈。”
见过了太多的困苦,樊锦深知阻碍百姓脱贫的根源是思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山里娃有出路了,日子就不苦了。”为了激励孩子自立自强、努力求学,她想方设法联系到2名平凉籍爱心人士,为3个贫困孩子长期捐助文具、书本、玩具,并承诺负担他们大学期间的学费。
近年来,樊锦先后获得“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优秀驻村工作队长”等殊荣。走过花所镇的幸福桥,樊锦满怀希望,“新的一年‘三变’改革、产业扶贫是重点,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我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截至4月下旬,全市完成旱作农业顶凌覆膜47.12万亩,占任务的100.24%,加上去年冬前秋覆膜171.64万亩,共完成覆膜面积218.76...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