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
时令到了初夏,我又想起了故乡的时令小吃———冷蒸。
冷蒸,自古有之,在清代的《邗江三百吟》中是这样记载的:冷蒸,大麦初熟,磨成小条,蒸之,名冷蒸,以其热蒸而冷食也,并有诗曰:“四月初收大麦仁,箫声吹罢卖饧人,青青满贮筠篮里,好伴含桃共荐新。”
冷蒸的制作比较繁杂。首先必须选好麦穗,麦的品种最好是大麦或元麦,如用小麦,因其筋韧差且有黏性,口感不佳,食之无味。扯麦穗又必须在灌浆饱满之际。时间早了麦子还在冒浆,磨制的“冷蒸”就会是一堆皮和浆汁;如果麦子转黄了,制成的冷蒸又硬又粗,不好吃。在麦穗刚刚固浆、渐趋成熟时,捋下青青的穗头,用手揉搓去掉麦芒麦壳,筛簸干净,就出落成一颗颗翡翠似的青麦粒,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将这绿莹莹的麦粒放到大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翻炒,待麦粒由青转黄时,即可起锅,趁热上磨。需要注意的是,磨冷蒸一定要用石磨,才能碾成长条状,现在的钢磨不能成形。刚从石磨口落下的冷蒸,色泽青碧,味儿甘甜,质地松软,入口糯韧,风味独特。
冷蒸有多种吃法。通常是将新鲜的冷蒸捏成团就吃,原汁原味。记得母亲牵拉着沉重的石磨磨冷蒸时,饥肠辘辘的我站在旁边直流口水,母亲见状,顺手从磨盘里抓起一把,用干净的毛巾包住,用力捏成圆团,递给我。在灼热的五月里,吃着这冷蒸,有一股清凉的感觉传遍全身,细细咀嚼,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在舌尖蔓延,食后余香充盈口舌。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将冷蒸拌些雪白的槐花放入锅中,加少许豆油炒焖,直炒得发黄,出锅后蘸白糖吃。那冷蒸绿中有白,白中带黄,香甜鲜嫩,可谓色、香、味俱全,真是少有的乡馐珍品。
冷蒸其实是我家乡暮春初夏、青黄不接时的一种接济食品。那时候,家乡穷,到了春夏之交,不少人家便断了粮,只有挖野菜、吃树皮充饥。麦子灌浆了,就采青麦聊以度日,也就是俗话说的“吃青”。此时取食的麦子,与成熟后的产量相比,很不划算,故乡有“一碗冷蒸三斤麦”之说。在那穷困的年代,实为剜肉补疮,万不得已之举。但却是我们儿时的美味。因为麦子尚青,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甘甜爽口,又略带酸味,吃起来别有风味。
冷蒸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营养价值优于稻米和面粉,属高热能食物,中医认为其味性甘平凉,有壮筋助骨、除湿去邪、保胃止泻之功效。
而今,随着生活由穷变富,故乡已没有人因为青黄不接而食冷蒸了,至多把它作为一种应时佳品来品尝,或者做些捎给常年在外的儿女亲友。也有商家做冷蒸出售的,冷蒸成了尝鲜的美食。但冷蒸的时令性很强,一般为十天左右,麦子黄熟了,冷蒸也就落市了。
新闻推荐
平凉市参加《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竞演活动的宣传效果持续发酵。记者日前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文化旅游市场...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