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平凉新闻 > 正文

党旗映红新崆峒

来源:平凉日报 2018-12-07 14:49   https://www.yybnet.net/

“目前,我们赵堡村已建成蔬菜拱棚307座,日光温室137座,果蔬产业收入达到565.1万元,全村超过一半的群众依靠种菜实现了发家致富。”近日,记者走进崆峒区柳湖镇赵堡村设施蔬菜产业园,村党总支书记李顺意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距离平凉中心城区仅有6公里的城郊村,2009年以前,村民主要是以在城内务工、粮食种植为主。一年下来,虽然收入能填饱肚子,但腰包无论如何都鼓不起来。2009年柳湖镇政府开始号召赵堡村在泾河川内种蔬菜,但多数村民对此都不太关心甚至持怀疑态度。

从2001年开始,李顺意就自己开着大货车在新疆、广州两地跑运输,年净收入至少也七八万元,与其他村民相比,可谓是提前步入了小康。作为一个拥有8年党龄的老党员,李顺意第一个对种菜表示了支持。2009年夏天他卖掉货车,回到村子当选为一社社长,与一社3名党员和其他30名群众共同修建拱棚45座,日光温室26座。

“第一年种菜赚了5万元,虽然没有跑运输赚的多,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第二年就有80多户人就自发跟着我们种植了”。李顺意自豪地说。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随着崆峒区泾河川内越来越多的村子种植设施蔬菜,如何更好地打造本地蔬菜品牌,成为赵堡村党总支考虑的首要问题。村支部一班人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必须给这样的天然无公害蔬菜一个“名分”。因此,一个响誉周边地区的“赵铺”牌蔬菜应运而生。

今年43岁的赵堡一社李东娃, 2010年以前在城里打小工,今年种菜已经7个年头。“我今天卖了五百多元,比起以前打工好多了,现在每天早晨5点到地里摘完菜拉到圆通寺菜市场出售,只要一提赵铺蔬菜绝对畅销”。

在“党建统领,党员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下,赵堡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全村产业发展模式,引领村民沿着小康产业一路高歌。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大寨乡桂花营村,只要提起村党支部,无人不竖大拇指。桂花营村有234户1031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95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口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过去桂花营村的真实写照。

今年48岁的王存学是大寨乡桂花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在桂花营五社断桥山山头居住,靠种12亩庄稼地勉强度日,一家人每天在蜿蜒的山路上奔波来回,光吃水就是一个大难题。但王存学一直对易地搬迁存在顾虑,怕搬下来要多花钱,以不方便养牛、种地为由多次拒绝搬迁,经过村党支部委员马明亮不厌其烦的做工作,他同意“挪”出穷窝,住进了桂花村建成的新房。

“搬到小康屋我自己掏了一万块钱,现在村党支部又在附近建立了肉牛养殖小区,养牛比以前方便了。”见了记者王存学笑着说。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朱靖宇介绍,为改变全村偏远群众居住不变的现状,村党支部积极联系大寨乡政府,对42户居住偏远的群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同时党支部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要求,发挥回族群众能养牛、会养牛的习惯,鼓励党员先行先创,在安置点附近一社荒山脚下建立了人畜分离式肉牛养殖小区,建成牛棚30座,解决了搬迁群众产业致富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崆峒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路子,在农村推行“四链”模式,已建成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党组织32个,引进推广粮食、蔬菜等新品种158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20余项。实施“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落实帮扶资金20万元,共培养“三个带头人1866人,帮带贫困群众5598人。

新闻推荐

平凉市司法局党组集体约谈全体干部职工

12月3日,平凉市司法局召开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集体约谈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要求,...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党旗映红新崆峒)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