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灵台新闻 > 正文

一校一师一学生本报记者探访陇原最小的学校

来源:兰州晚报 2012-03-28 16:43   https://www.yybnet.net/

姚老师目送唯一的学生带着她学龄前的妹妹回家

随着社会发展,各地家长都为孩子入学难犯愁。然而,在甘肃省灵台县龙门乡代家庄村,却有着一所甘肃最小的学校。不是因为它占地面积非常小,而是因为在这所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和一名学生。

走进最小的学校

日前,记者从灵台县龙门乡政府出发,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到了被层层大山环抱的代家庄村。代家庄村小学就在村口,占地约一亩,六间砖混结构的校舍,半边是办公室,半边是教室,在荒凉大山的映衫下,校园中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记者到学校时,正是中午一点多,早早吃过午饭的师生二人已经开始各自忙着备课和预习。两点整,急促的上课铃声打破了山里的宁静,第一节是语文课,空旷的教室里只有一张讲桌、两张课桌。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手把手地教孩子在“田”字格里写字,“爱与恨、美与丑、索取与奉献,奉献就是做出贡献、是不计回报服务的意思……”

35年坚守如一日

代家庄村小学里唯一的一个老师叫姚宏英,今年58岁。自1977年平凉师范毕业后,他便被分配到偏远的龙门乡任教,他一干就是20年。1997年,姚宏英开始在龙门乡最偏僻的代家庄村小学任教,在代家庄村小学他又驻守了整整15年。

走进简陋的校舍,记者看到,一张用两条木凳和一张床板支起的简易床、一台电视、一张办公桌、一个火炉就是姚宏英的全部生活家当。而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就着火炉,烤几个馍馍,加半碟咸菜,来对付自己的三餐。

虽说姚宏英也是代家庄村人,但他的家人都搬去了崇信县城。因此,姚宏英只有在周末才有时间骑上摩托车或搭班车回趟家,在家里准备足一星期的馍馍、菜以及换洗的衣服后再返回学校。

带着妹妹去上学

记者从姚老师口中得知,代家庄村小学唯一的一名学生叫苏惠,今年二年级。谈起小苏惠,姚老师颇为骄傲:“这孩子聪明好学,这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数学都在80分以上。”

由于学校里没有设学前班,因此,苏惠每天上学都会带着五岁的妹妹苏娟。姚老师也会在上完课之后,教苏娟认一些简单的字,或让她跟着姐姐学习画画。在简陋的学校里,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设施,但依然无法掩盖苏惠和妹妹活泼好动的天性。课间休息时,姐妹俩在校园里经常玩各种小游戏,姚老师总会笑呵呵的站在一旁,时不时地“呵斥”几句:“小心些!别摔着。”

条件艰苦村民搬离

龙门乡代家庄村是灵台县最西部的一个小山村,西与崇信县新窑镇接壤,距龙门乡和新窑镇均有15公里路程,土地也以山地为主。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灵才介绍,现在全村的常住人口不到200人,由于条件艰苦,近几年许多村民都陆续搬离。村里1—4年级的学龄儿童本来应有八九个,但由于条件艰苦,孩子们有的投靠亲戚,有的随父母外出打工去外地就学,而苏惠家无疑是没有走出去的一户。

当天放学后,记者跟随两姐妹一同回家,小苏惠的父亲外出打零工还没回家,记者只见到她的母亲李巧花。交谈中记者得知,他们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全家人仅靠自家20亩山地和帮别人打些零工维持生活。谈起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李巧花担忧之余颇感欣慰,她告诉记者,“还好有姚老师,娃娃交给他我很放心。我一定要让两个女儿有出息,就是再苦再穷我也要供她们念书。”

记者手记

李巧花短短的几句话虽然简单,但字字烙印在记者心头,震憾而感动。随着灵台县代家庄村人口的迁移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代家庄村小学的存在或许会成为历史,但这里正在发生着的“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回味和思考……

新闻推荐

面对不幸他选择先救她

李鑫和于红霞结婚合影于红霞晾晒收获的玉米兰州晚报讯有一种不幸叫祸不单行,平凉市灵台县龙门乡的李鑫就摊上这样的事,先是妻子患上乳腺癌,后是自己患上...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校一师一学生本报记者探访陇原最小的学校)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