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静宁新闻 > 正文

平凉:因地制宜抓产业 协同发展促转变

来源:平凉日报 2018-12-17 08:48   https://www.yybnet.net/

平凉市静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11月下旬在该县的乡村、学校、企业采访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

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静宁县干部、群众化劣势为优势,坚定地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把一棵棵种在高原山地上的苹果树变成了“摇钱树”。

不仅如此,平凉市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红牛养殖、蔬菜、马铃薯、中药材、乡村休闲游等产业,并持续调整优化全市经济结构,协同发展促产业转变。

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红牛成为“致富牛”

静宁县治平镇雷沟村村主任雷托胜自己都没想到,种苹果不仅使他全家致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他还当上了全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雷托胜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村里第一批种苹果,县里当初在大力倡导发展苹果产业时,有很多村民对种苹果有抵触思想,甚至有个别村民拔掉苹果树又种上了庄稼,正是由于他的带头示范和耐心讲解,村民们逐渐认识到种苹果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全村苹果种植得以顺利推进。

如今,雷沟村果园面积达到了3800亩,其中挂果园3600亩,户均达到10亩,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了7200元,户均年果品收入2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20户。村里也成立了多家专门从事苹果交易的企业,常年从事果品经销的经纪人达56人。雷沟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小康村,苹果树已变成村民们的“摇钱树”。

2017年,该县挂果园面积达到62万亩,产量达到78万吨,产值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490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依靠果品产业,全县有15.4万人稳定脱贫,苹果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静宁苹果畅销国内广州、深圳、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静宁县成为全省果品直接出口创汇第一大县。依托苹果产业发展优势,静宁县建成常津公司、德美地缘、通达果汁、恒达纸箱等50多家贮藏营销型、包装配套型、加工增值型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年实现经营性收入约8亿元。静宁县结合教育扶贫,在县职教中心还开设了苹果技能型人才培训课程,由教师在田间地头现场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全县苹果产业发展。

除了以苹果为代表的“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也是该市一大特色产业。仅平凉市崆峒区目前就已建成万头养牛乡12个、千头养牛村75个,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3905户,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41.5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4亿元。红牛成为老百姓的“致富牛”,并成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颉岭村,村支书马文成告诉记者,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理念,依托当地群众养牛贩牛传统优势,村里在安置区建设肉牛养殖小区3处、单列式养牛暖棚60座,并积极推行“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带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全村肉牛存栏470头,人均畜牧收入达到4585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以上。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协同发展促产业转变

平凉市市长王奋彦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平凉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铁路的历史,宝中、西平、天平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82公里。目前,平凉正在争取高铁通达该市的相关项目,以期惠及平凉广大革命老区群众出行。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平凉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7.8∶28.2∶24,到2017年调整为27.5∶24.5∶48。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特色主导产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2017年底全市牛存栏72.16万头,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41万亩,产量达146.5万吨,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07.02亿元,年均增长7%。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以煤电化冶为主导,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元发展的工业化格局正在形成,2017年煤电两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42%。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7年全市服务业比重提升至48%,比1978年上升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提高126.1个百分点。

平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有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等3A级旅游景区13个,“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文化旅游品牌已宣传开来。依托崆峒山大景区、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关山大景区形成的钻石线路,每年吸引海内外大批游客来平凉旅游,今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了2000万人次。此外,该市还有遍布7县区的民俗文化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乡村旅游资源,建成有泾川凤凰村、华亭大南裕村、庄浪上寨村等3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市1.7万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增收脱贫。

王奋彦表示,文化旅游业已被平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首位产业,今后将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目标,继续全力打造好“问道崆峒养生平凉”这一文化旅游品牌。继续挖掘崆峒道源文化、西王母寻根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皇甫谧针灸文化、黄土农耕文化特色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转自《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2月12日7版)

新闻推荐

平凉市组团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厦门)绿色食品博览会3个产品获博览会金奖

12月7日-9日,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会...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凉:因地制宜抓产业 协同发展促转变)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