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一个重要题材,持之以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开掘和写作,真切地表达内心的感动,并以此感动读者,是刘恩友的报告文学“嘉峪关四部曲”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四部报告文学是:《走在城镇化的大道上》,载2013年12月13日《嘉峪关日报》,获2013年度甘肃新闻奖副刊作品三等奖;《丝绸路上的雄关文化之火》,载2014年8月22日《嘉峪关日报》,获2014年度甘肃新闻奖副刊作品二等奖;《燕鸣嘉峪关》(与王俊芝合作),载2015年10月9日《嘉峪关日报》,2015年第12期《档案》,获2015年度甘肃新闻奖副刊作品一等奖;《移民城市嘉峪关》,载2016年9月2日、9月13日、9月20日《嘉峪关日报》。这四部作品好像四座互相不可替代的山峰,但都以嘉峪关市为中心。四个生动可感的角度,四个声色可闻可视的侧面,四个独立存在的深刻主题,四种不同的构思方式……他的每部作品看似脱稿于某一天,但业余时间的耕耘却是贯穿于一年四季的。热心于用文学作品写嘉峪关的作家很多,但像刘恩友这样执着于连续用报告文学写嘉峪关市的还是第一人。嘉峪关是热爱嘉峪关的人开拓和建设起来的。这当然包括那些写嘉峪关的作家。换一种说法,嘉峪关为许多有志于此的人提供了各方面的用武之地,也为作家提供了写作不完的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嘉峪关人的创业精神及其业绩,感动和促使刘恩友写出了这些作品,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称赞。他的这些努力,体现的是一种敬业精神。
通过真切的叙事为嘉峪关立传,是这四部报告文学的根本主旨。
报告文学的魅力主要在于内容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作者真诚恳切的态度。这使它具有新闻价值和史实意义,是它区别于小说和虚幻文学的显著标志。为此,刘恩友不仅查找翻阅了尽可能找到的大量资料和采访了现实生活中的多个人物,而且深入事件现场,寻找和捕捉典型的细节,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的立体感。《走在城镇化的大道上》,他写那些异乡人千里迢迢地来到陌生的嘉峪关市,感受生活的快乐与忧伤,寻找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们也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进城不仅仅是想换个活法;他们演绎着一个个艰辛而生动的故事,也演绎着我们的城市在发展变化中的精神。走在城镇化的大道上,嘉峪关始终以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从四面八方走来的行色匆匆的身影。”
为此,他选择了有典型意义的不同行业的三位从农村走进城市打拼的人物。第一位是“从当初做梦都想逃离农村到现在怎么都不愿离开”的雷省。她给人的启示是,在以符合农民利益和市场原则基础上搞“就地城镇化”。这个“样本”的价值在于,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距离在嘉峪关市已经越来越小;政策的光芒与个人的奋斗融合出喜人的成果。这好像那种点铁成金的故事传说。
第二位是从静宁县山村应聘到嘉峪关日报社《雄关周末》当记者、编辑十几年而“在岗不在编”的高深(笔名兰平)。高深所采写的新闻稿和评论,编辑和校对的报纸版面,为广大读者熟悉和关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说、诗歌还发表在《羊城晚报》《青年月刊》《当代诗坛》等报刊,有些还获了奖,得到肯定和好评。2013年还被评为“嘉峪关市十佳编辑”。“千千万万个高深才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默默无闻的主角……他们作用的发挥和有效公平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幸福感的同步提升,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刘恩友的夹叙夹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对城镇化改革,既有热情的肯定,也有殷切的希望。这些源于生活底层的文字,不仅给实干者鼓了劲,也为政策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真实的依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第三位是出生在酒泉农村的赵春芳。她经过20年的打拼,已成为户籍落在嘉峪关的“雅枫地板店”的创业小老板。她还是一位能在“角落里找到世界,尘埃里开出花朵”的演绎出七彩人生的报纸特约作者。这三位人物的奋斗史或者说成功史告诉我们,对于祖祖辈辈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来说,城镇化是一件梦想的美气的大事,但它的实现过程却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城镇化的路子都带有浓厚的地方和个人特色,谁都无法靠模仿或者照搬他人作法获得成功,更不能有天上掉馅饼的等、靠、要思想。如果说有共同点,那就是只有把自己融进去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走好开拓出的路子;所有的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有能力的人提供的。就这三位人物的未来而言,还要面对很长的路和很多新的矛盾。
这四部报告文学作品,还因为叙事手法的灵活多样,给人以可读感、回味感。通过写感受进行叙事,使叙和议融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移民城市嘉峪关》一文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却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找矿。牦牛驮着帐篷、面粉、灶具,沿着戈壁出发,燥热的风打在脸上,似乎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灼痛灼痛的。其实,地上没有路。他们只是凭着指南针在戈壁、山坡、河床,踩着满地砾石和带刺的荆棘绕来绕去地前行。”
通过写经过进行叙事,让事件逼真起来,紧凑起来,使读者的思绪集中于焦点。如“1956年6月10日下午,桦树沟矿区下着毛毛细雨,参加完甘肃省地矿局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匆匆赶回来的白兴民,听说山上停钻了,就急慌慌地往山上跑。雨水湿透了山路,也湿透了白兴民的衣衫。他边跑边抹着脸上的雨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跑到半山腰又碰见一个工人说,输水管道坏了,正在抢修……风雨中他一次次地滑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来,满身雨水,满身泥浆,在不断地跌倒和爬起中,他终于接近了抢修的缆车,不料脚下再次打滑,他和松动的石头一起摔下千米深的悬崖,摔进一片乱石丛中……年仅21岁的白兴民,就这样永远地长眠在白石湾中,工友们再也听不到这个陕西冷娃在夜深人静时哼唱的秦腔了。”
通过写人物的亮点进行叙事,让大爱的光辉照亮人心,引导更有意义的生活。如“对于她来说,2012年教师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被授予推动嘉峪关教育事业特殊贡献奖,并获得20万元奖金。此时,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却萌生了捐出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一个爱心助学协会的想法,但如何凑齐200万元注册资金,就成为她课业之外的主要工作。每天一下课,她就骑着一辆破旧褪色的自行车,顶风冒雨地奔走在募集善款的路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嘉峪关市闫桂珍公益教育爱心助学协会,终于在2013年8月28日注册并开始发展会员,吸纳社会赞助。这个协会是甘肃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教育爱心助学组织。”
通过写心理活动进行叙事,让事件深刻和形象起来,使读者能够把握人物的脉搏。如“为了节水,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他摸索出节水灌溉的办法。每年春秋两季的植树季节,在植树、拉土、水线施工现场,每天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饿了就着咸菜啃一块饼,渴了喝一口冰凉的清水。他只要看见身边的苗木花草一天天地多起来,就心安,就踏实,脸上刻满与草木共处的印痕。如今已是市园林局副局长的王雄国,看见树木花草的样子,仍像看见自家菜地里的果蔬,眼里放出光来。”
通过画面的组合和议论进行叙事,让事件精彩纷呈起来,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于字里行间。如“如今讨赖河真的穿城而过了,这个几代嘉峪关人的梦想已真真实实地变成了现实。一个湖水、绿地、花草、树木遍布的生态嘉峪关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燕子在清澈的湖水边低飞呢喃,布谷鸟在绿树枝头欢快的鸣叫,麻雀枝头跳跃,花朵绽放馨香,无论是在路边树丛花草间徜徉,还是到雄关广场享受鸟语花香,无论是漫步于东湖感受清风律动,还是在讨赖河畔观看音乐‘水舞蹈\’,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态宜居这篇大文章的华彩乐章。”
通过具体的数字进行叙事,把事件概括起来,确凿起来,让人从宏观上有一种把握感。如“现如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25个,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14元,居全省首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371元,连续十三年居全省第一位。”
还有通过人物的话进行叙事,通过摘记新闻媒体亮点进行叙事,通过比较和回忆进行叙事等等。这些灵活多样、放收自如、开合有度、浑圆一体的文字,让人读起来有滋有味,颇具声色。
写出诗意的生活为嘉峪关显影,是这四部报告文学的重要艺术特色。所谓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意境。诗意的生活是富含美好境界的各种活动及其成果。嘉峪关是一片充满诗意的热土,不仅在有嘉峪关关城以来是这样,而且在这以前也是这样,古老的黑山石刻岩画和出土的魏晋墓砖壁画都有生动形象的记载。为此,刘恩友在他的许多诗歌里有过充满激情的描写,而且在这四部报告文学里更是极尽诗意的表达,使嘉峪关的形象光彩照人。
从谋篇上来看,他注意选取富含诗意的形象进行构思。如《燕鸣嘉峪关》,他把传说中的嘉峪关关城燕鸣故事与生活中的燕子栖居嘉峪关连在一起。成为一条诗意线索,贯穿全篇,让人读来趣味盎然。这部报告文学共五章,其标题连起来读是很有意思的:“衔泥垒起一座城/福地建巢立关楼/怀抱梦想燕守巢/长城巢垛细雕琢/八方燕子鸣雄关。”这是举重若轻的表达,是虚实结合的巧思。这是他的发现和创作,此前没有人在报告文学里这么写过。再如《移民城市嘉峪关》上篇《刻骨铭心的拓荒岁月》三章的标题:“镜铁矿石为移民城市奠基/钢铁企业为移民城市立柱/开发戈壁为移民城市铺锦。”这种排比句式的标题,首先在结构上就有了一气呵成的效果,使文章紧凑和严整,给人以流畅的阅读美感。
从言语上来看,他注意多侧面的表达诗意。通过描绘一个个生动画面表达诗意,让事件现场亮丽起来,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如“燕子张开乌亮的翅膀,在浓绿的国槐枝头轻捷地翻飞、环绕,啾啾的鸣啭,引来行人长时间地驻足和观赏。夏天的嘉峪关街头,时常出现这种优美的景象。”
通过对事件的描写和联想表达诗意,让远和近有机地结合,给人博大的时空感。如“公元1766年、1775年曾两次重修嘉峪关,先后砖包光化楼楼台和城门,立光化门门额,砖包柔远楼楼台和城门,立柔远门门额。‘光化\’ 与‘柔远\’的大意境里,驼铃悠扬,丝绸闪亮,商贾往来不绝。冷滑的城砖,结实的黄土墙壁,渗透着几百年日月的光辉,手摸上去,仿佛能感觉到岁月的心跳。”
通过事件的虚实结合和递进、比喻表达诗意,强化精神的作用,给人以高度和想象。如“建筑或者维修,首先筑起的是坚守者心中的城池、观念的城池、信仰的城池,以及对古建筑虔诚的敬畏,像那些绕梁的燕子对房梁的皈依。”
通过对事件的思辨和穿越表达诗意,使升华具有力度,给人以深远和清晰。如“任何一项伟大工程都凝聚着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而所有这些劳作多像那些衔泥的燕子 ,在大地上筑起一座心灵之巢,串起古老与现代时光与空间、城堡与田园的和谐共鸣。”
通过对事件特征的借代组合表达诗意,给人以蒙太奇的剪接美感和既精微又博大的时空画面。如 “高加索草原的风和地中海的波涛,中亚高地金黄的麦粒和菩提伽耶嫩绿的枝条,嘉峪关上高耸的城堞与关下麦浪里的燕子,汇成一首新的丝路合奏,吟诵出‘一步千年,一眼万里\’的嘉峪雄关永恒的歌唱。”
通过写嘉峪关的历史使命表达诗意,从而加深对文化和嘉峪关精神的共识。如在《丝绸路上的雄关文化之火》中,他这样表达:“在肩负丝绸之路文化振兴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进程中,丝路明珠城市嘉峪关正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迈出新步伐,文化的绚丽花韵和累累果实将是这个城市最动人的乐章,雄关大地上已堆满文化的柴薪,文化之火将燃起更加明亮的光焰。”
还有通过用典表达诗意,通过人物的自述表达诗意,通过事件的今昔对比表达诗意等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举例表述。从这四部报告文学在语言上的效果来看,作者懂诗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没有这种基本功和实践经验,报告文学的诗意表达就不仅仅是力不从心了。
总体来说,这四部报告文学是富有诗意的文字,写出了嘉峪关市的沧桑巨变和嘉峪关人的精神风貌。比较而言,《走在城镇化的大道上》显得单薄一些,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总觉得还可以更好一些。这种不足,是与采访的广度和深度连在一起的。采访,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基础,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了“广度”,素材的选择就有了充分的比较条件;有了“深度”,思想的表达就有了强大的依据。作品的感情、构思、提炼、语言、气度等等,都是由采访到的感人的素材决定的。在每一部报告文学写作之前,要再三地问一下自己:采访是否已经很充分和到位了?
新闻推荐
静宁:采摘苹果的风雅颂本报记者苟江华金秋时节,静宁县川塬梁峁间的苹果林渐次红透,一幅苹果的诗情画卷在这里展开。10月12日,静宁县举办“一个苹果的风雅颂——文学艺术界人士走静宁摘苹果活动”,邀请...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