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2012年11月,“苹果新优品种‘成纪1号’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甘肃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李建明还与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在省内率先建立了3.8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和4000亩GAP基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帮助果农建立经济合作组织32个,帮助5家果品龙头企业完成出口认证,引领广大果农和果品龙头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为“静宁苹果”出口欧盟、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开辟了通道。
在静宁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果园郁闭,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制约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李建明自选课题进行攻关,相继开展了“红富士苹果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通过“树形改良、配方施肥、免耕覆盖、人工辅助授粉、果实套袋、无公害农药使用”等现代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示范园平均亩增产300公斤以上,优果率提高30%以上,亩增效益在1200元以上,成功地破解了果园郁闭、水分不足、座果不良等生产技术难题。有关人士认为,该技术推广后,为静宁果品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探索出了新路子。目前,以上两项技术均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引用并在全国推广。
站在静宁果业发展的最前沿
2013年,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成立,李建明被任命为所长。
5月14日上午,在威戎镇梁马村吉咀社,我们见到了正在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里忙碌的李建明,他擦着脸上的汗水给我们介绍说,作为全国县级苹果面积最大产区的静宁,不能没有自己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目前他的研究所正在着手建立更多的基地,在余湾乡王坪村、城川乡冯局村等,研究所已经建立了650亩的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已经引进了近50个新品种,将从试验推广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为全县果业转型升级提供典型示范。
李建明告诉记者,在年内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还将与甘肃职业技术学院、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甘肃农大等院校成立“产、学、研”联盟,广泛开展果树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作为一名静宁土生土长的果树专家,李建明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目前静宁果业的发展正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在静宁,20年以上的老果园有20万亩左右,挂果量占到了一半,而这些老果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如何让老果园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今年4月,在余湾乡王坪村,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建立了100亩“重茬矮砧密植苹果早产丰产现代栽培技术”示范园,迈出了老果园改造的第一步。“这次改造完全打破地界,土地按面积回收后,集中改造,统一规划、统一配套栽植,完全按照现代化模式进行”,李建明说,“已经改造的果园生机勃勃,矮化密植的新品种长势良好,3年就能挂果,达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选择即人生,李建明坦陈,选择了与果树“为伍”,他的其他爱好基本没有了,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学习,他坦陈作为一个被群众喜爱、被组织认可的“果树专家”,他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站在静宁果业发展的最前沿,为静宁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物档案:李建明,静宁县李店镇人,1989年毕业于甘肃农大果树专业,长期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农牧厅授予“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平凉市人民政府授予“平凉市果业生产先进科技工作者”、“平凉市222创新人才”、“平凉市十佳科技人才”,中共静宁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静宁县委、静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果业工作者”、“全县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被甘肃省林业厅聘为“甘肃省林果专家”。2015年5月,荣获平凉市“第七批科技功臣奖”。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静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