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甘肃省泾川县发现“会仙亭”碑 为解密北宋泾原路建置和官制提供佐证

来源:陇东报 2017-03-16 06:10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泾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家中,征集到北宋时期的“会仙亭”游记碑刻。

据该馆专业技术人员于旭涛介绍:“该碑为北宋时期的“会仙亭”游记碑刻,为研究宋时期泾原路的建置、治所及泾州官制等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该碑呈方形,长58厘米,宽51厘米,厚4厘米。碑文共80个字,记载了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4年)泾原路走马(官名)黄君玉进京之际,与刘凡、陈宗儒、江利涉等同僚共游泾州会仙亭一事。

于旭涛说:“碑文虽然较短,却包含了大量北宋的时代信息。首先,碑文中涉及人物较多,有刘凡、黄君玉、陈宗儒、江利涉、蹇逢辰、史祥、王道等,共七人,他们均不见于北宋正史。特别是刘凡,根据碑文可知,他为滕子京之后的另一位泾州知州,然而,清张延福所修《泾州志》一书对此并无记载,由此,该碑的发现弥补了地方志对宋代官员记载不足的弊端。”

于旭涛透露,该碑记载了走马、通判、驻泊都监、都钤辖知军州事等官职名称。根据《宋史》记载,走马即走马承受公事的简称,每路一员,通常每年进京入奏一次,若有边警则可随时驰驿上问,是宋代特有的监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的“耳目之寄”;通判则为一州之监察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其品级略低于一州的军政长官,然而职权大体与之相等,政令军令由一州的刺史(知州)和通判联名签署方能生效。都钤辖知军州事为一州高军政长官,驻泊都监为一地的主要军事长官,协助都钤辖知军州处理军队事宜。通过上述叙述我们可以对北宋泾原路的职官制度有一大致了解,即各路设走马监管所属州、郡军政,其下各州以都钤辖知军州事和通判共掌军政,而驻泊都监则为都钤辖知军州事在军队事务方面的重要辅助。

于旭涛说,通过查访可知,此碑为原收藏者在20余年前于泾川大云寺塔附近的五龙山顶挖土时所得,当时出土地瓦砾成堆,推测可能系“会仙亭”原址。碑文中泾原路走马在进京之前,由当时泾州的主要军政要员多人陪同,可见北宋时期的泾原路治所及泾州衙署所在地距今天城关五龙山不远,即泾州古城遗址,又一次例证了古代泾州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佐证了泾州古城的建置延续史。

□记者华静文/图

新闻推荐

西固区西柳沟街道——点名道姓曝光倒逼干部整改

西固区西柳沟街道找准聚焦点,整合监督力,以点名道姓曝光的方式,倒逼干部自我反省、自我整改,促进作风大转变,效能快提升。西柳沟街道为找准“聚焦点”,街道纪工委、督查室每天至少开展2轮次的作风建设...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甘肃省泾川县发现“会仙亭”碑 为解密北宋泾原路建置和官制提供佐证)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