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类型明细
综合新华社电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公安部、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12个部门于近日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自9月1日起,派出所将不再开具户口迁移情况等14类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数类事项由派出所视情予以开具,而居民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数类证明将由相关职能部门开具。
公安部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服务为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本着精简、便民的原则,对各类证明,能取消的一律取消,需要保留的进行严格规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轻群众负担,把优化服务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依法治理。围绕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要求群众开具证明必须做到于法有据,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三是坚持源头治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仅解决公安派出所“开不开”的问题,更要解决“要不要开”“由谁开”“怎么开”的问题,不仅要“砍掉”一批无谓的证明,还要明确相应的保障性措施。可以说,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是12个部门联手进行的一项综合施策、系统配套的改革。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这项改革,是公安部等12个部门共同制定政策、同步部署实施,将在政府服务和管理的主要领域实现出具证明的精简、统一、规范,不仅方便了群众,也为公安派出所和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减轻了不必要的负担。只要真正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就不会再出现部门间工作不协调的问题。
解读
下月起开证明要这样做
1
这14个证明派出所不再开具
根据意见,9类凭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完全能够证明的事项,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具体包括:公民姓名、公民曾用名、公民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含15位升18位证明)、公民民族成份、公民出生日期、公民出生地、公民籍贯、公民户籍所在地住址。
此外,5类凭居民户口簿能够证明的事项,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予认可,公安派出所也不再出具证明。具体包括:户口迁移情况、住址变动情况、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和更正情况、注销户口情况、同户人员与户主间的亲属关系。
2
这些证明派出所将视情开具
对于亲属关系证明、临时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无法凭户口簿、身份证、护照等法定身份证件证明的事项,意见要求派出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办理。
意见明确,曾经同户人员间的亲属关系,历史户籍档案等能够反映,需要开具证明的,公安派出所在核实后应当出具。
对急需登机、乘火车、长途汽车、船舶、住旅馆、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因丢失、被盗或者忘记携带等原因无法出示法定身份证件的人员,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公安派出所和旅馆、考场辖区公安派出所通过查询全国人口信息系统核准人员身份后办理并注明有效期限,用于临时搭乘飞机、火车、长途汽车、船舶和入住旅馆、参加考试。
在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更正及户口注销证明方面,意见要求,公民更正或者变更姓名、性别、民族成份、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等5项户口登记项目内容,或者因户口迁移,凭居民户口簿无法证明的事项,需要开具相应证明的,公安派出所应当查阅户籍档案并出具;公民因死亡、服现役、加入外国国籍、出国(境)定居、被判处徒刑注销户口,或者因重复(虚假)户口被注销,需要开具注销户口证明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出具。
在无犯罪记录证明方面,意见指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有关犯罪记录的查询申请。公安派出所在向社会提供犯罪信息查询服务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关于升学、服现役、就业等资格、条件的规定办理。公民因办理出国(境)事务需要,可以申请查询本人有无犯罪记录。使用犯罪人员信息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查询目的使用有关信息,对犯罪人员信息要严格保密。
此外,意见也对被拐儿童身份证明、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非正常死亡证明等证明的开具作出了规定。
3
这些证明须由相关部门开具
对于那些公安机关职能之外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证明,意见指定了负责部门并明确了办理方法。
需证明当事人婚姻状况的,凭当事人在使用部门的个人声明和能够提供的结婚证、离婚证、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或者离婚证明书、配偶死亡证明等有效证件、证明材料证明,需要核查的,由使用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核查;需证明当事人文化程度的,凭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或者学校、相关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书证明,或者依法办理公证;需证明当事人正常死亡或者经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的非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签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需证明当事人未登记户口的,区分以下情形办理:因补发《出生医学证明》需核实新生儿未申报出生登记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向公安部门核查;因申报户口登记时需核实当事人未在其他地方登记户口的,由公安部门负责核查;因出国(境)定居需要办理无户籍公证的,由公证机构向公安部门核查。
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需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由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到居住地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或者县(区)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认证手续。
因公民个人或者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填写、录入差错等原因,致使公民在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的登记信息与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登记信息不一致,需证明两者为同一人的,由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核查,公安部门根据职责提供必要协助。据新华社电
时评
根治“奇葩证明”政府要麻烦自己方便群众
9月1日起,老百姓有望不用再跑腿受累,去开那些诸如“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的“奇葩证明”了。12部门虽然对清理“奇葩证明”开了第一刀,但着眼于达到根治效果,还需要各部门本着“麻烦自己、方便群众”的理念,抓好意见落实。
解决“奇葩证明”问题,首要是铲除其存在的土壤。从工作程序上看,“证明”是对所办事项前提条件的确认。但一些部门和单位权力边界不明晰,设置不合理、不合法的证明事项,且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再加上“懒政”滋生的相互推诿,导致办理流程繁琐,“奇葩证明”丛生。12部门这次打通关节、综合施策、系统推进这项改革,就是力争一揽子解决“开不开”“由谁开”“怎么开”等问题。
“奇葩证明”问题牵涉面广、情形错综复杂,单靠某一个部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对于改革涉及的各部门而言,要明晰职权范围、规范办事程序、打破信息壁垒,仍有大量细致、复杂的工作要做。关键一点,是要勇于将责任揽回自己身上,敢于拿自己开刀。敢不敢把改革矛头对准自己,检验的是法治政府、为民政府的成色。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拿出责任意识、担当情怀和改革勇气,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改革,把“方便自己”转变为“方便群众”。
改革的落脚点是造福人民,为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期待,各地有关部门能够贯彻执行好改革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早日告别“奇葩证明”。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近日,西固区文化馆二楼的演出大厅内鼓乐声声,京韵悠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余名京剧戏迷票友欢聚一堂,唱戏、品戏,其乐融融,舞台上方的红色背景中映衬着“西固区京剧票友联谊会”的条幅格外醒目,西固区迎...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