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泗泾站下来,我在打车软件中输入目的地的名字——“南村映雪书店”,显示只有不到两公里路程。
但是司机在导航终点停下来时,眼前是几条马路交叉口,没有任何书店的踪影。路边最吸引视线的是一座古塔和塔下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倒是有力:“泗泾古镇”。我要找的书店应该就在古镇里。
泗泾古镇,一个非典型的古镇入口 本文图除注明外 均为 钱成熙 摄
虽然第一眼,泗泾古镇并不太符合任何你对江南古镇的想象,牌楼下没有游客,更像个工地。但如果再向前几步,走上泗泾塘桥,看到宝塔照水,看到杨柳依依,就会发现,江南一直在这片土地的骨子里。泗泾下塘成为村落,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通波泾、外婆泾、洞泾、张泾这四泾之水汇集于此,故而得名。由于水路四通八达,明朝时,它便成了松江的一个粮食集散地,一个繁华的水乡集镇。清末,泗泾地区更是出现了“市廛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完整”的繁荣景象。
从泗泾塘上看古镇,一派江南风光。
邻水而建是泗泾的建筑特色。早年,泗泾塘北岸的房屋门前都有长廊,连在一起,便有了下塘街。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介绍说,“曾经这里沿河都是米市,往来船只众多。米不能受潮,于是人们便沿河建廊,廊上有篷遮雨,主要是为了方便米的交易。”这条骑楼街在清代时期是松江重要的大米交易场所,也是上海现存最长的沿河楼廊。
为了保护这些富有特色的老建筑,交大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一直参与了泗泾的保护和更新工作,而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便是历时三年的“泗泾下塘街管氏、程氏、孙士林宅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我要拜访的书店“南村映雪”,便是其中之一。
穿过牌楼,正式进入古镇,景象依然颇为萧条,无精打采的小店,堆在街道上的建筑垃圾。安方塔坐落在道路右侧,典型的七层八角的楼阁式宝塔,如今闭门谢客。走在街上,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繁荣景象了。
旧照片中的泗泾古镇 资料图
再向古镇深处走,几座修复后的古宅才渐渐出现在眼前。三宅毗邻而建,虽然为明代到民国的不同时期建造,但风貌上颇为和谐统一。它们都是传统木结构院落式布局,两层小楼,小青瓦双坡屋面,南向临街,北向临河。
改造前,三宅和我在这条街上见到的其他建筑一样,破损严重,违章搭建杂乱,完全不具备任何旅游吸引力。三宅的原住民迁出后,泗泾镇政府决定在保护修缮古建筑的同时引入文化产业,适当安置商业功能。因此这是一个以文物留存为主要目标,兼顾活化利用的复合型项目。
古宅修复前的模样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 图
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罗敏说:“泗泾古镇不是商业街,千篇一律都是臭豆腐摊、快餐连锁、酒吧饭馆,而是要打造静谧的水乡,形成文创集聚区,让游客通过浸入式体验,来了想留下,走后还想来。”泗泾古镇修复活化完成后的效果图 泗泾镇 图
修缮过程严格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的要求,三宅内所有的花格都用榫卯拼接,未用一根钉子,雕花则由从浙江请来的老木匠师傅现场制作,所有木柱墩接、地砖、屋面小青瓦铺设都是古法操作,油漆采用明火碳烧法,以延续明清老宅木质结构的风骨。2018年,三宅改造陆续完工,2019年获得长三角文化空间“最佳文化空间案例奖”,2020年10月荣获“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传统建筑设计项目一等奖,而且是惟一的一等奖。
改造完成后,从泗泾塘对面看三宅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 图
如今,程氏宅是一间茶馆,兼有雅集、艺术中心的功能,隔壁的孙世林宅,则是目前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教学与科研基地。走入大门,便是传统民居老构建的常设展厅,展示着十几年前交大收藏的10栋徽州老宅上拆下来的千余木构件中一小部分。展厅中的木构件展示
研究团队的图解,和实际展示的、可以触摸的古老木构件,以及参观者所身处的古宅空间,形成了一次完整的互动。“抱梁云”的展示也让参观者明了它在建筑中的位置
展厅保留着传统民居风范
展厅直通向沿河楼廊,日光下,长廊深邃俨然,泗泾塘水波无声,是一个闲坐观景佳处。廊外有用玻璃覆盖的部分地基,廊下也保留了一面残壁和其中的梁柱。对此,在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的公众号中解释道:沿河一进在后期改建过程中已损毁,但在勘察过程中发现老基础,因此在修缮过程中不对房屋进行复原,而选择原址展示的方式对残墙及地基进行局部展示。
老墙体展示,木牌写有“保留”字样
与其相邻的,便是曾经的管氏宅,如今的新华书店——“南村映雪”了。南村映雪的名字里有无穷诗意,典故则源自泗泾的两位文化名人。元代大儒陶宗仪为避兵乱,寓居泗泾南村,后来,便以南村为号。在此,他开馆授课,耕耘园圃。与弟子谈论时随有所得,即录在树叶上,贮在瓮中,埋于树下,后成30卷《南村辍耕录》,记载有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风俗民情、农民起义等史料。
而“映雪”二字,则来源于陶宗仪的好友孙道明。他本是华亭泗滨里人,喜欢抄书藏书,擅长洞箫,且乐游山水,时造一小舫,名“水光山色”,停泊于南浦,于是自号“停云子”。他于泗北村居辟有一室,藏书数千卷。藏书斋四壁长窗统统糊以白纸,又在各类书套上悬挂洁白牙笺,给书斋取名为“映雪斋”。
因此,用“南村”和“映雪”来命名一家位于泗泾的书店,再合适不过。
书店的入口,具有古朴韵味
如果要在上海评选“最美书店”,我私心认为,南村映雪应当榜上有名。据保护团队所言,书店是“根据古宅原貌一雕花、一棱角打磨出来的”。书店的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中庭地面上铺满白色鹅卵石,是呼应“映雪”之意。咖啡室轩窗风景
作为书店,它不算大。第一进的一左一右两间偏厅,都是咖啡室。可供到访者小憩,坐在轩窗下,正对青石板的庭院,窗前一片幽幽绿意,让人平心静气。阅读空间
元代诗人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里有一句:“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书店从词句诗意中化出实景,在店中不同区域再现出“晴岚”、“画檐”和“秋光淡”,点出江南之意。
“晴岚”
“画檐”
三间老宅并非是泗泾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工作的终点。下塘街上,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故居,目前已经开始保护修缮工程,将于明年竣工。古镇复苏的每一步,虽然缓慢,但却踏实。而这种沉浸式的、兼顾保护与商业的做法,也是江南古镇发展的一条新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为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现公开下列...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