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凉 今日泾川 今日灵台 今日崇信 今日华亭 今日庄浪 今日静宁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今日华亭 > 正文

艺术和历史中的董其昌

来源:济南时报 2020-09-13 13:48   https://www.yybnet.net/

□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

作为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影响巨大的一代大家,董其昌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藏,艺术成就极高,他的书法作品更是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的瑰宝。然而董其昌在历史上又备受争议,有人说他独霸一方,有人赞为一代宗师,如此撕裂,又像不倒翁似的倒了又起,这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近日,国内知名艺术媒体人孙炜所著《董其昌传》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素材的搜集和探索,不仅对董其昌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全方位描写,试图还原董其昌的本来面目,还将其在书画、艺术、历史等领域的造诣与成就,乃至其宦海商海两沉浮的人生经历放入彼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讲述,呈现了历史现场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密切关联。

从穷书生到高官巨富的励志人生

《董其昌传》的一大特点,是从历史和艺术的复杂角度详细论述董其昌,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而活生生的董其昌”,一个穷书生的逆袭人生。董其昌出生于平民家庭,年少时连出门旅行或进京赶考,都需要问人借钱或者靠人“资助”,最后却成为高官巨富。这样的人生传奇,和董其昌的“奋斗”自然是分不开的。

比如,以董其昌成就最大的书法而言,他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大家,和他自觉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董其昌从小读书有天分,成绩优异。隆庆元年(1567年),十三岁的董其昌就考中了秀才。董其昌童年最要好的同学,是他的堂侄,只比他小一岁,名字叫董传绪。他们俩同起童子科,平时整天在一起读书写字,一起游玩,形影相随。可是这叔侄俩又是竞争对手。因为董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有上百号人聚居在一起,相互之间都是亲戚,所以大人们总是打听彼此孩子的学习情况,相互攀比,无形之中就给孩子们增加了心理压力,于是叔侄俩互相之间也开始暗暗较劲。平时,论知书达理写文章,董其昌一马当先,成绩明显优于董传绪,几年下来,董其昌就形成了一种自我优越心理,总觉得董传绪不如自己,而且长辈们也都这么认为。

到了隆庆五年(1571年),董其昌和董传绪一起参加了松江府的会考。董其昌自以为胜券在握,结果考试的结果是:董传绪第一,董其昌第二。董其昌觉得自己平时都是领先,如今落后,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后来一打听,因为他的字不如董传绪的好,所以当时的松江知府就把董传绪列为第一。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董其昌,从此他开始发愤学习书法,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书法大家,就这样启程上路了。

此后科考虽然也经过多种曲折,但董其昌最终还是中了进士,并最终成为官居正一品的大宗伯。

划时代的艺术大家

董其昌是多年前孙炜开始关注中国艺术与收藏时突然间“撞上”的。在《董其昌传》的“自序”中,孙炜写道:“这个人实在太分裂。有人夸他艺术大师,有人骂他流氓恶霸,而且,昨天电视上还有人讲,董其昌的艺术观点如圭臬,夜里刮了一阵风,早起又听见人们指责他罪大恶极。”

这个距今近四百年的历史人物,因而引起了孙炜极大的兴趣,“他被社会如此关注、如此撕裂,又像不倒翁似的倒了又起,就注定他是个极为重要又很复杂的人物。本是一位连远足都须向人借钱的穷书生,却凭借自己的非凡天赋和不懈努力,依靠艺术经营而富甲一方,并成为晚明时期官居一品的大宗伯、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其本身就是人生励志的传奇。更为重要的是,当代人无论是涉及中国书画史、收藏史还是如何鉴定中国书画,董其昌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经过多年学习、考证和分析,孙炜认为,要“懂得”董其昌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必须先从4个方面来认识他:首先,董其昌是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史论家。他借用禅修“顿悟”与“渐修”的境界,划分了我国美术滥觞自唐代以来的两大传承系统,即“南画”与“北画”的关系,为后世搭建了中国美术史的路标。他夯实了“文人画”的概念,用理论和实践让“文人画”成为“南画”的同义词,使得“文人画”这种以尊崇“顿悟”的形式来抒写内心对外界认识的创作方式,引领了数百年间的中国画坛,并极大地推动了书画创作与收藏的普及。

其次,董其昌是一位集大成的艺术品鉴赏大家,他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为后世重构了中国书画发展史,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书画鉴赏大家之一。董其昌在总结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得以完善的“目鉴”方法,至今仍然被赞誉为最可靠、最实用的方法。而且,正是由于董其昌劳心费神地进行存世书画的整理、鉴定,使得当下的我们得以以游廊的形式,观赏中国历代绝伦美妙的书画,并引以为民族自信。

第三,董其昌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书画家。他提出“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笔墨论”思想,是一种认识美学的新觉悟;他创建的“山水程式”画风,奠定了所谓“正统画派”的基础;他所创造的“秀逸一路”书法风格,成就卓越,开创了一代新风。他因艺术成就而尽享殊荣,尤其入清以后,更是受到了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的崇敬和追捧,引领着有清一代的主流艺术观念,其影响力迄今未衰。

最后,董其昌还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他被人们敬称为“太史公”,奉修《神宗实录》并辑录《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在当时就受到了皇帝嘉奖,晚年还印刷刊行了《容台集》,这些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史料。这位擅写八股文的顶级高手,还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为后世学以致用的人生箴言。

“民抄董宦”的历史真相

具有如此巨大的成就,董其昌为何还被人斥为“恶霸”式的人物?流传久远的“民抄董宦”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在《董其昌传》中,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搜集、整理史料,特别是结合了董其昌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分析,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民抄董宦”事件发生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当时的松江华亭,与全中国一样,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富裕阶层的人们贪图奢华享受,攀比之风盛行。此时,董其昌早已从一个出生落拓的平民跻身于松江府最富裕的阶层。其财富上升的幅度之大,不是其一,是第一。甚至时人夸张地把董其昌的财富,与富可敌国的唐代宰相元载相提并论,且到处宣扬。

《董其昌传》中写道,彼时,董其昌的确利用书画市场赚得钵满盆满,此外董其昌家族还参与了社会上的其他经营活动,涉及“挜债盘折其田房”的高利贷放款,“纠赌而席卷其囊橐”的赌博业,“包揽居间”的牙门中介生意等等。在传统的观念里,这些生意虽然听上去不太光彩,但赚的都是暴利。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董其昌六十二岁时,其次子董祖常看中了诸生陆绍芳佃户的女儿绿英。绿英当时未满十五岁,长得如花似玉。董祖常欲予重金购买而不得,便带着家仆强抢绿英做小妾。有读书人不甘屈服,于是编出了说唱小说《黑白传》,由说书艺人钱二演唱。钱二演出绘声绘色,极为成功,董其昌于是成了人们调侃的笑柄。被人嘲笑,董其昌极为愤怒,追究之下,怀疑范昶就是说唱小说的作者。范昶不承认,还跑到城隍庙里为自己辩白。巧合的是,范昶起誓不久就暴病而亡。范母认定这是董家的迫害,就带着儿媳、孙媳、女仆,穿着孝服到董家门前大哭大闹,生性暴躁的董祖常带着家丁对几个妇女动了手,还剥掉她们的裤子,进行侮辱。在范家一纸诉状告到官府的同时,一些心怀不满的士人也纷纷张贴榜文,煽动民众,挑起民愤,民众对董其昌家进行了有组织、有策划的纵火行动,董其昌家数百间雕梁画栋的园亭台榭被付之一炬,大火彻夜不止。其时董其昌正在家中,惊慌失措翻墙逃命,而其收藏的历代法书名画亦俱付火海,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民抄董宦”事件,正史和野史的观点基本相同,所谓“民抄董宦”的背后,的确是董其昌的冤家首先“闻风切齿”挑起事端,然后兴风作浪,或火上浇油,特别是他们编造了“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的歌谣在儿童妇女中传唱,目的就是要把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转嫁到董其昌的头上,以便引起公愤,鼓动不明真相的人参与暴行。此事造成的恶劣影响,延至几百年后的今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依旧只是看了无名氏的所谓《民抄董宦事实》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谩骂董其昌。而在正史中,董其昌不仅没有被朝廷追责问罪,相反,皇帝还下旨“严查首从议处”。最后由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判决的结果是直接参与打砸抢烧的一干人以死罪论斩。松江府华亭县儒学生员五人受到杖惩并革去功名。另有生员五人受杖惩并降级,三人单受杖惩。

新闻推荐

国家能源局青年干部来平凉市开展“根在基层”实践调研

8月24日—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综合处副处长张会福带领青年干部一行10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能源高质量发展,来平凉市...

华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餐桌掀起新时尚2020-08-20 08:40
猜你喜欢:
评论:(艺术和历史中的董其昌)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