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琴师
◎董洪良川江都市报记者汤骏
酒城泸州,地处川南,长沱二江在此交汇而闻名。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合酿造蒸馏酒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酿酒史最长的城市之一。
美酒佳酿与舟楫之利,吸引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驻足,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泸州的酒,演绎出了状元杨慎浊酒相逢、诗仙太白夜发清溪、东坡居士赞叹佳酿、山谷道人泼墨江阳等千古佳话。
于是,“一诗一酒”相融酿造的“诗酒文化”,正成为泸州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也让这座城市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泸州本土学者董洪良的口述中,“诗酒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每一个人沉下心来,去细细玩味。
当宫廷的盛宴和鼓乐欢愉,渐渐演变成凄迷的挽歌;当移宫换羽的琴师,不再琴瑟相伴而有力天涯,并日渐嬗变成一位泣血写史的诗人,南宋便又多了又一位极具爱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杜甫”——此人便是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
汪元量(1241年—1317年),宋末元初的爱国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其诗被称作“诗史”。汪元量一生两度入蜀,“蜀地行”在他的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汪,字大有,号水云,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颇具艺术禀赋的他,早在二十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一位出色的宫廷琴师,专侍谢太皇太后、全太后两宫。彼时的南宋王朝,已经在元蒙骑兵的一路冲杀下风雨飘摇,濒临亡国的境地。然而,腐朽的王朝执政者,在流红叠翠的宫闱和奢靡的宴乐中醉生梦死,腐糜之味弥散整个宫廷,且一波接一波、此起彼伏。王公贵族们在伶人们轻拢慢捻,以及舞女的翩翩舞姿中,酩酊大醉,根本听不到越来越近的铁血马蹄声。
在这个奢华而庞大的乐队中,处于首席琴师地位的汪元量,他飞扬的辞采和对音乐的独特感悟,深得两宫赏识。而汪元量的当职任务就是吟风弄月,为锦衣玉食的皇宫和妃嫔及一些王公大臣们佑觞佐舞。于是,南宋末的哀歌,已悄然唱响:皇城之内,一派莺歌燕舞,看似四海升平,实则危如产卵;皇城之外,早已是鼙鼓动地,铁血麓战,烽火连天。
恭宗德佑二年(1276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被攻陷,汪元量随三宫入燕。同时,他以宫廷琴师身份随太皇太后北行,“杭州万里到幽州”,目睹了南宋奉表降元的悲惨一幕,也亲身经历了三宫北上,及燕京的生活,由此写下了《醉歌》《越州歌》《湖州歌》等具有强烈纪实性的诗史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宋元更替时期的真实事件,以补史书之不足。同时,常谒文天祥于狱中。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其作品作序;汪元量则写了《妾薄命呈文山道人》《生挽文丞相》等诗,勉励文天祥尽节。文天祥壮烈殉国后,汪元量又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为文天祥招魂,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在伴随三宫于北方生活的十三年间,汪元量常常出席元主所举行的各种筵席,并以琴技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他还授瀛国公赵显诗书,曾出仕翰林院,奉命降香。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太皇太后、王昭仪仙逝,十八岁的瀛国公赵显便入吐蕃学佛法,其母全太后则入正智寺为尼,他所守候的宋室王族至此分崩离析,汪元量上述太祖请求南归并出家为道士,终获南归。南归后,他组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次年抵钱塘;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自称“野水闲云一钓蓑”,终老于湖山。其诗,多纪国亡前后之事,时人比之杜甫,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词集《水云词》。
汪元量的第一次入蜀之行,是在至元十五年。汪元量奉使降香在至元十五年二月,《元史·世祖七》至元十五年记载:二月戊午,祀先农。蒙古胄子代耕籍田。癸亥,成淳府等郡及大良平民户饥,以钞千锭赈之。命平章政事阿塔海、阿里选择江南廉能之官,去其冗员与不胜任者。复立河中府万全县。辛未,以川蜀地多岚瘴,驰酒禁。丁丑,荧惑犯天街。庚辰,征别十八里军士,免其徭役。壬午,参知政事、 福建路宣慰使唆都率师攻潮州,破之。置太史院,命太子赞善王恂掌院事,工部郎中郭守敬副之,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许衡领焉。改华亭县为松江府。遣使代祀岳渎。以参知政事夏贵、范文虎、陈严并为中书左丞,黄州路宣慰使唐兀带、史弼并参知政事。
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宋元时版图,其时,蜀之属地大于今之巴蜀,包括了今之四川、重庆,还包括今之陕西、贵州、云南等的一部分地区。汪元量二月壬午日从京城出发,经河北、山西、陕西入川。据程瑞钊先生考证,汪元量第一次入蜀,其路线为“利州、剑门、梓潼、潼川、绵州、彭州、成都、永康军、青城山、成都”,出川路线为“成都、风州、两当”。据元代刘将孙所撰《养吾斋集》卷二十二《湖山隐处记》云:“绳桥栈道,使祷群望”,即可表明其入蜀是经过栈道而入,蜀道之行艰难,其《风州》《剑阁》《成都》一路诗书可证。(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6月30日,华亭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瑞荣前往砚峡乡走访慰问部分农村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