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上海崛起
作者:德克萨斯红狼 编辑:Thomas
虽然一般认为自鸦片战争后,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上海便开始迈向了成为世界级大都会的历程。特殊的出海口地位,使得上海能在开埠之后,能够逐渐将内河、长江、沿海和远洋的航运贸易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张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性贸易网。仅十年,上海便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进出口货值占全国进出口货值的50%以上。至今仍然商业贸易繁荣无比。
▲上海陆家嘴,如今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繁华的地带之一
然而上海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个小镇,再到普通的县城,再到当今的直辖市,上海的崛起无疑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江南口岸
尽管上海现在的发展如此强势,集各种光环于一身,但是直到唐宋以前却一直籍籍无名,鲜有文献史料涉及。唐宋以前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都集中在中原一带,不但长时间内上海没有独立的行政建置,而且由于处于中国的边缘地带。
虽然上海长时间内未得开发,但是上海所处的江南地区却拥有十分优秀的地理条件。首先,它正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分、雨水充沛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开展,而这也是在古代形成人口聚集地的重要因素。
▲公元3世纪末开始,西晋国内政局日益崩坏,随后引发了祸及整个北方中国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不少西晋皇族和北方世家大族为避乱,选择了南迁江东,史称“衣冠南渡”
公元4世纪,北方汉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并给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先进技术文化,由此显著提高了江南的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江南地区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远离中原政治战争冲突,而有了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这些因素,都使得江南地区能够承接魏晋以来不断南移的经济重心。
江南凭借着优秀的地理条件,到唐代中期,其经济发展水平几乎已和北方不相上下。上海境内的首个县级行政区——华亭县(治今上海市松江区),便是在公元751年设立的,这无疑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反应。安史之乱后,维持唐朝长安政府日常开销的赋税,更是大部分都转运自江南。在这一阶段的上海,因为暂时还没得到独立设州立府的标准,因此长时间归属隔壁的吴郡(苏州)管辖。
▲唐天宝十载上海地图
然而上海的崛起,却也与运河另外两座商贸重镇——苏州、杭州息息相关,仅凭政治因素是无法让它从普通贸易商埠成长为世界级都市的。晚唐时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居于全国前列。此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城市发展都与内河贸易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长江沿线的贸易和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贸易,更是催生了一批贸易商埠,苏州和杭州便是其中典型。
平原为主的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河港交错,四通八达的河道和湖泊以苏州为核心联络在了一起。因此适合南北商船往来停泊的苏州,其内河航运十分发达,这也给苏州带来了众多的贸易机会。而杭州自从成为南宋临时首都以来,也一跃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特大城市。
▲含有沙船和螺旋桨的上海市市标,这些元素体现了上海兴起的重要航运因素
处于两地之间的上海,也得力于这两座城市的影响,而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初步发展,隶属于秀州(嘉兴府)的华亭县,出现了重要对外贸易商埠——青龙镇。青龙镇周边地区河道纵横,极为方便水路运输。青龙镇就是凭借着交通便利的优势,才一跃成为东南贸易重镇,海内外商贾云集之所。
▲上海处于冲积平原,至今其陆地面积还因泥沙堆积在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长三角冲积平原的特性,吴淞江日益淤塞和海岸线的东移在当时根本难以避免。出海口越来越远、河道越来越淤塞,青龙镇逐渐变得商船鲜至。就在青龙镇衰落的同时,吴淞江和黄浦江两条河流汇合处的上海镇开始异军突起。
二、衣被天下
约13世纪中期,南宋政府在上海镇设置了市舶分司后,“上海”一词在文献史料文献中的记载日益增多起来。彼时的上海镇正好位于吴淞江与黄浦江下游的上海浦交界处,不但江面开阔,还有利于海船进出。因此在青龙镇衰落后,迅速接过了承担对外贸易通商的重任。
到元初,上海成功升县,而设县则意味着上海有了满足了最基本的设县标准——众多的人口和繁荣的城镇,并且名列在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置的四处市舶司之一。而在此前,上海镇所属的华亭县也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跃升为松江府。虽然此时的上海,初步获得了与苏州杭州平起平坐的地位,但要想完全超过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难度。
▲明代为解决吴淞江长期淤积、通航不畅的问题,多次整顿江南水系。经过两次疏浚,原来吴淞江的下游反过来成为了黄浦江的入海水道
宋末元初,由于松江府近海的优势,棉花也因为外贸而得以进入江南腹地。到明初,而松江府也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棉纺织业基地,而棉布对明朝政府来说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实物税种,而松江府出产的布也以“松江布”之称名扬天下。
明洪武三年,户部请求在浙西四府所应缴秋粮内改缴30万匹布,但在朱元璋看来,30万匹布,区区一个松江府便能轻松应对。据学者推算,明代后期松江府的棉布年产量就可高达3000万匹,以至于有“沪渎梭布,衣被天下,良贾赖以此起家”的说法。
1684年,清朝开放海禁,上海县正好是清朝政府在沿海地区设置的四处海关之一的“江海关”所在地,专门收舶闽粤商船。18世纪上半叶,清政府畏惧西方商船在长三角地区的活动,怕其图谋不轨,于是只保留广州的粤海关一处对外通商,使得广州成为清朝全国的主要对外贸易商埠。
▲江海常关界碑
但无论怎样,虽然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东部海岸线中间、背靠富庶的江南,但开埠之前的上海,仍然无法和同属江苏省的苏州相比肩。相反,苏州驻有多个省级衙门(如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上海的行政地位相比之下,明显不足。正如英国人所言,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上海适合远洋贸易的优秀地理条件,没有主动去推动上海的兴起,这无疑给了英国人可趁之机。而后者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明确要求清政府开放上海通商。
三、东方巴黎
▲近代上海租界区
深处江南腹地的苏州,无疑对开展海洋贸易并不友好,尤其是太仓刘家港逐渐淤塞之后,更是如此。开埠后的上海,各国列强纷纷在上海设立租界和领事馆。而上海也因此凭借其中立的地位以及便利的交通航运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商人前往贸易。原本苏州和杭州的经济贸易流量,逐渐被上海所虹吸而去。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加快了江南地区中心从苏杭转向上海的过程。
太平运动时期,上海外籍人士了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免遭兵燹之祸,特地将各国侨民集结为了一个民兵组织——万国商团。万国商团是外国列强在上海境内的准军事化组织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使得清军和太平军交战之处,变得荒蔽凋零,原本富庶的江南诸府如常州、苏州等,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大幅下滑。而此时的上海,凭借着外国租界所在之处,成功逃过一劫,并因此吸引了大量士绅富商以及难民前往上海避难。江南内地的人口逃亡,加速了江南腹地经济秩序解体的过程,苏州、杭州遭到的破坏尤其严重。
▲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工部局”纹章,是外国在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一个重要标志
避难的士绅富商给上海带来了大量发展的资本,而外来移民则给上海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市场劳动力。同时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京杭大运河变得更加封闭,清朝南方赋税不再能从运河北上,只能经上海中转,通过海运送到北京。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江南腹地人口和资本涌向了上海,促进了这个新兴商埠的经济发展。再加上运河不畅的因素,全国经济贸易格局从原来的内河贸易格局便逐渐转向了海洋贸易,而上海便是全国货物的集散中心,迅速成为中外商人汇聚之地。
▲19世纪90年代的外滩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
另一方面,由于上海是外国人云集之地,所以在戊戌变法以前,国内多加输入西学的翻译机构都位于上海,也因此,上海兴起了众多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大量西学就通过上海这个窗口进入中国,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国内社会广泛存在的封建落后思想,推动了传统中国社会的解体,促进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上海成为当时国内外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
▲原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一二八事变期间,日本为破坏中国文化,派飞机轰炸了商务印书馆图书馆
因列强势力的影响,上海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便进行了严格的市政化管理,城市建设远超全国其他各地。不但英法两国最早在上海租界区内建设近代化道路,而且为了满足居住在上海境内的外国人和本地华人士绅的生活需要,外资企业也逐渐开设了煤气厂、自来水厂、电气厂等多个近代化企业。
租界内原有的纵横交错的阴沟,也被改建成新式的地下排污工程。这些市政建设不仅使得上海租界区迈向了近代化,而且带动了非租界区的城市建设,使得上海成为当时全国其他城市市政建设的效仿对象。
▲1920年代上海英租界区的城市路面轨道交通。近代人士称赞天津市政建设先进优秀时,便曾把天津称作是“小沪渎”
不少外资企业也大多选择上海作为其踏足中国的踏板。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涌现了诸多外资银行,成为全国外资银行最为集中的地方。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选择在上海作为其总部。众多的银行机构,使得当时全国的多达80%的对外贸易资金调拨,都得经过上海中转。
民国建立后不久,欧洲便陷入了一战囹圄,无暇东顾,再加上政府工商业政策的支持,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例,1914—1919年,上海华商纱厂的纱锭数便增加了34%,甚至在1920—1929年期间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一战也给面粉工业带来了重大的国外市场,使得上海的某家面粉厂在这一时期的盈利率高达127.63%。
▲1928年的外滩,图右下角建筑即为欧战纪念碑
与此同时,上海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凭借着优秀的航运条件,当时国内进口的外国产品,基本都要通过上海分销到全国各地;而国内的特产,如猪鬃、茶叶、桐油等,也大多经过上海集散再出口到世界。
随着上海地位的显著提升,南京国民政府也于1927年把上海市提升到“特别市”的地位,并把周边等乡并入,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区划范围,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相当于当代的直辖市。这时候的上海,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其地位都不是苏州杭州所能比拟的了。
▲厚生纱厂及其华商纱布交易中心
1949年之后,由于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对新中国的封锁,大量外资企业和外国机构撤离了上海,导致原本作为远东国际性大城市的上海一度衰落下去。但上海在1949年以后仍然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承担了国内很大一部分的工业生产能力,也贡献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而随着国家对上海的扶持,原属江苏的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县,也于20世纪50年代划归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了上海市域面积,奠定了当下上海市辖区范围。而有了更多发展空间的上海市,其城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上海洋山深水港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由于是众多国企的所在地,因此中央并不敢在上海进行大量的改革试点工作,反而让对外交涉颇有经验的广东承担了这一任务,因此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充当了全国的改革后卫,没有得到足够程度的开放。不过自浦东新区创设以来,上海终于再度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时至今日,上海仍然是拥有着2423万名常住人口的全国第一大城市。无论是教育科研,还是社会保障、艺术文化、城市规划,都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中国其他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对象。
上海自开埠以来,便吸引着大量人才前来工作、学习。大量的外来移民和本地居民,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共同努力,才得以创就上海今日的辉煌。各种文化艺术互相交流冲击形成的“海派文化”,正是促进上海不断向前发展的“包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的体现。
作者:德克萨斯红狼 编辑:Thomas (唐)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长期作者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
原标题:《上海是如何从小县城崛起为世界级城市的?》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1月27日,记者从华亭市公安局获悉,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之际,平凉市群众李某某、张某某2人在网上编造、散...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