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王旭升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华亭市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把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做特做精,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补充,各乡镇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积极探索走出了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荒山变菜园 托起致富梦
据悉,西街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王平流转闲置荒山地一手搞起了规模达350亩的黄花菜种植区。乡亲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王平租了我们的地,还让我们到地里干活,跟着年轻人干,不仅挣了钱,还学了技术。”
在乡、村两级的支持下,王平筹措资金、注册成立汇鑫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面积500亩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种植黄花菜350亩、金银花150亩,配套建成了1300平方米的黄花菜加工厂和杀青室、烘干室,吸纳40户贫困群众加入了合作社,实现了采摘、烘干、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运作流程,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阵地。今年,预计亩产量将达2000斤,产值18万元左右。辐射和带动周边群众扩大了黄花、金银花种植规模,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种植黑木耳 开辟增收路
“以前一到下雨天和农闲时节,村里的人没啥活干。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在黑木耳基地务工,挣钱补贴家庭经济。”上关镇半川村村民赵芳芸一边装菌袋一边说。
“我们镇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投资320万元,建成占地60亩的黑木耳种植推广基地,引导当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和到基地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上关镇副镇长张晓刚介绍说,“今年基地黑木耳总产值60多万元,可解决务工人员80人、带动3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据悉,上关镇针对村集体缺企业带动、缺产业支撑、缺收入来源的三大难题,学习借鉴农村“三变”改革经验,确定了“创办实体、抱团经营、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引导半川村牵头成立了华上产业发展公司,动员11个村集体投资106万元入股,建成了综合性车间1座、发酵棚、地栽棚、吊段棚和晾晒棚35座,引进周期短、见效快的黑木耳作为增收产业,有效解决了发展难题。目前,全镇37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预计年底可分红4.6万元,基地还吸纳10名贫困户务工,年可实现劳务收入1.2万元,可使贫困户获得经营、务工、分红三项收入。
土味农产品 走向大市场
“把瓶口斜一点,别把蜂蜜洒出去!”西华镇沣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负责人俞志斌一边瓶装蜂蜜装箱,一边指点同事们灌装蜂蜜,几名工作人员熟练地把大桶内的蜂蜜进行分瓶灌装,忙得不亦乐乎。
“前几天,煤业集团中煦公司电话咨询我们公司注册的陇沣西这个商标品牌以及旗下的农特产,还告诉我他们公司前几次购买我们的荞麦面员工反映特别好,这次想订购500公斤蜂蜜,不知有没有现货?”俞志斌乐呵呵地说。
据悉,沣西公司成立以来,以“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出土蜂蜜、土鸡蛋、苦荞面、荞麦面、玉米面、洋芋粉等农产品,带动了西华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合作经营的兴民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养殖土蜂500余箱、土鸡1500多只,待蜂蜜采割、土鸡长大后,由沣西公司统一收购、集中加工、精心包装、订单销售,初步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助推西华优质土特产品“打开山门,走向更大市场”,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新闻推荐
华亭市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肃省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罚没物品公开销毁现场会
食品安全大于天,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取得实效,11月20日,华亭市召开整治食品安...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