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华亭新闻 > 正文

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平凉日报 2014-11-08 18:56   https://www.yybnet.net/

□华亭县委报道组张小勇

自进入县委报道组工作以来,带着对新闻宣传事业的热爱与执著,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努力工作在采访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社区人家、厂矿车间,拜农民为师,视工人为兄,用群众的语言写作新闻,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自己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着煤城华亭干部群众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进程中的每一个变迁瞬间,诠释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真情故事。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到了基层,才能发现最美丽的风景,才有带着露珠和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新闻作品。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我时刻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看到基层群众的生活,向社会反映最真实的现实。

自从拿起记者这支笔,我坚信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因此,我努力改变打电话、抄材料的新闻采写作风,坚持让自己走出去、沉下去,走进火热的建设现场,走到每一个劳动者的身边,用脚步丈量发展的历程,用心感受群众身上散发出的真善美。一次惊叹,也许就能成就一个鲜活的新闻特写。一次感动,也许就蕴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采访经历,一件件新闻作品,一幕幕心灵碰撞,让我真切感受到,一个记者,只有植根在生活、实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实大地上,才能更好地发现感动、记录感动、传播感动。

今年6月份,在参加市县媒体县区行联合采访活动时,我跟随新闻界各位老师和同事,深入各县区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在生产劳动一线和农民群众交流沟通,和工人兄弟共同探讨,真正接了地气,连了民心,从群众的生产活动中汲取了新闻创作的充足养分,得到了大量鲜活题材,写出了一批有灵气、有深度、有高度的新闻作品。这次活动使我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决心告别“老爷记者”、“车轮记者”、“文件记者”、“电脑记者”的作风,告别官话、空话、套话充斥的“八股新闻”,用更多更好的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新闻作品,宣传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前新华社社长穆青说:“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作为一名新时期党的新闻记者,我心里明白,只有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用心去走,才能让新闻工作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做到不忘根、不忘本,新闻报道才会真实准确、可亲可信,才会有公信力、吸引力、感染力。

今年9月份,在采访“最美乡村教师”白三益的时候,虽然对白三益呕心沥血的事迹早有耳闻,但当我踏进校门,看到白三益那双由于病痛折磨和长期操劳而深陷的眼睛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看着他办公桌、床沿,甚至教室墙壁上,到处都钉着输液用的钉子,有好几次,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采访结束后,我怀着久久难以平静的心情,一口气写下了《一腔忠诚铸师魂》的新闻通讯。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作为一名记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真正践行好一个新闻记者记录历史、传播文明、弘扬正气的神圣使命!

新闻推荐

华亭:文明之光遍照城乡

...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3万元现金回归记2014-11-28 18:54
猜你喜欢:
评论:(我们一直在路上)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