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段睿珺
通讯员张凯丽
“今年我是全村第一个给牛买保险的,给大伙起了个带头作用,基本上都跟着我给牛买了保险,说起这个事情,就不得不感谢我们的‘儒雅书记’。”家住崇信县木林乡沟老村52岁的杨明堂挠挠头憨憨地说道。
提起今年为他的10头牛购买保险,杨明堂开始絮叨了起来,去年放牛的时候,杨明堂的一头牛崽意外摔死,无异于对身为贫困户的他雪上加霜。“家里情况本来不好,还指望牛崽子能卖钱呢!”杨明堂的母亲常年患病,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子、女儿在外务工收入微薄,一头牛崽的死亡,对这个家庭打击很大。时任沟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王韬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赔偿了5000元,让杨明堂的损失降到最小。
“当时买保险,是王书记亲自上门动员的,我想着没啥用,哪来那么多灾祸,当时我态度也特别不好,羞得很。”杨明堂眼里流露出了对这位儒雅“教授”的肯定和感激。
从中共崇信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到木林乡沟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王韬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不再是讲台上学富五车、侃侃而谈的教授,变成了处理家长里短、带领村民致富的“王书记”。
“村里谁家房墙塌了找王书记,谁家两口子有矛盾了找他,谁家果园有技术难题了找他,谁家孤寡老人生病了找他……有时候也是心疼,我自己的儿子与他一般大,他是城里娃哪受过这些苦,不过他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60岁王改花提起村里的“儒雅书记”赞不绝口。
群众的信任就是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建立起来的,从初来时对群众工作的无从下手到现在处理种种事情游刃有余,他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新年伊始,疫情席卷全国,王韬第一时间赶往防控一线,在沟老村设立党员先锋岗,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他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率先实行网格化摸排,做到不漏一人一车,全村379户1591人无一人感染,无一人疑似。
2月21日,全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省级三级响应,这意味着全面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形势紧迫,任务繁重。如何让贫困群众2020年如期脱贫,增产增收,这又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做到反复过筛子,脱贫路上不漏一人一户,让‘两不愁三保障’贯彻到位、践行到底,让脱贫成果经得起群众和中央的检验。”王韬对记者说。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王韬立即从一场战斗投入到另一场战斗之中,沟老村掀起了热热闹闹的复工复产新高潮。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摸排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地点、就业方向和期望薪资,另一方面积极衔接县劳务办和劳务公司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积极宣传企业招工信息。
“受疫情影响,正愁没地方挣钱时,王书记就替我们村里和我一样的‘搁家愁’联系好了厂子,为我们测体温、发口罩、免车票、送矿泉水,方便面。让我们从家门口上车到厂门口下车,安全有保障,挣钱有出路,真的是党的好干部,我们沟老村的好书记呀!”沟老村村民李德福激动地对记者讲道。
截至目前,沟老村已输转外出务工人员3批10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7人。做到了组织有力、输转有序。同时,沟老村的春耕生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协调地膜、种子、化肥、苗木、邀请技术人员,每一项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他的带领下,沟老村已种植双垄全膜玉米1200亩,为贫困户募集免费发放地膜375卷、玉米种子243袋,修建生猪养殖棚舍200平方米,为12户贫困群众饲养的500只羊进行了春季疫苗注射,对1500亩果园进行剪枝补植,更换铺设了全村15公里的自来水主供水管道……
扶贫路上,不负勇往。他是群众的服务员、政策理论的宣传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乡村整治的指导员、项目资金的监督员,他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着这个小小的村落,见证它的成长与变迁。
新闻推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崇信县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防疫企业解决涉税难题,向纳税人提供“非...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