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崇信新闻 > 正文

共筑小康梦 ——崇信县扶贫攻坚工作纪实本报记者 李玉成 陈斌 朱明 李红梅

来源:平凉日报 2015-09-09 07:34   https://www.yybnet.net/

崇信县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全县新村建设覆盖面由76%提升到86%。图为木林乡大庄村新农村全貌。

着眼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崇信县引进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图为秦岭以北第一家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崇信县投资创业。图为客商在九功塬子种植的麒麟西瓜。

按照“全县养牛”的产业布局,崇信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年均达到11.6万头和5万头。图为群众建办的养殖小区一角。

近年来,崇信县培育形成了九功塬子等千亩设施蔬菜基地2处,方盛百亩香菇生产基地和杜家沟等8个百亩蔬菜示范点。图为规模宏大的九功塬子蔬菜基地。

近年来,崇信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硬化铺油乡村道路139.4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41.7公里。图为新建成的通村硬化道路。

木林乡大庄村的历史,历尽沧桑——

就因为居住条件差,五六年都没有娶进一个媳妇。

“人老祖辈都住着窑洞,出门是沟,抬头是山,全靠几亩地养活。你说谁家的女子愿意来啊!”

今年80岁的王天合老人说起过去的愁肠事,一个劲地感慨。“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住上了小康屋,不缴粮还给钱,低保养老金样样都有,还有高龄补贴,你说说,还有啥不知足的啊!”

木林乡大庄村的变迁,也是崇信县整个乡村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

昔日居住在十沟九山头的村民搬迁到集中修建的新型社区,水泥路四通八达,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优势特色产业园,广袤的沃野里硕果累累,这些巨变无不昭示着扶贫开发工作给崇信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新一轮扶贫攻坚,崇信县紧盯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这一总体目标,以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核心,强化具体措施,破除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全力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纵深开展,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统计,崇信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3.05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1.49万人,贫困面下降到了18%。

抢抓机遇,全面打响扶贫战役

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崇信县被列入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15个,农业人口8.25万人。2011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26元,贫困人口3.05万人,贫困面36.9%,农村小康实现程度49.5%。

穷则变,变则通。

借着双联行动的东风,崇信县围绕实现“一项任务”、突出“两大要求”、打造“三大工程”的总体部署,紧盯同步小康这一总体目标,以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培育增收产业为抓手,细化落实“六大任务”,全县双联行动成效明显。

到2013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94元,达到4920元,实现减贫1.08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3.9%,农村小康实现程度上升到61.5%。特别是从2014年以来,崇信县坚持把推进双联行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强素质,在改善民生中转作风,在服务群众中提效能,实现了双联行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互帮互助、互融互促,双联行动呈现出了深化拓展、重点突破、常态长效的良好格局。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014年底的1.49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8%。目前,共有114个单位2243名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联系79个行政村、6个社区3001户贫困户,联村联户覆盖面分别达到100%和16.4%。

“今年,我们已经纳入了革命老区政策扶持范围,这是我们加快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明确,必须牢固树立老区意识,注重打好老区牌,争取更多的倾斜支持,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办更多的事情。”在全县***精准脱贫工作大会上,县委书记吕鹏举对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崇信县被纳入革命老区政策扶持范围,扶贫开发有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和项目机遇,全县上下全面消灭贫困的信心和决心空前强大。

扶贫攻坚不仅仅是一项具体任务,而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综合工程,必须克服“就扶贫抓扶贫、抓一项丢其他”的思想误区,坚持把扶贫攻坚同全县各项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崇信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和省市推进***精准脱贫的工作意见及实施意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积极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沟通,认真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富民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项目,加大项目的衔接争取和落地实施力度,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在奔小康的征途上走得更快些。

基础为先,夯实脱贫致富根基

桃花岭村位于崇信县东部,人均耕地面积3.7亩,且大多是山旱地,大部分社不通汽车。“桃花岭村很早以前叫逃荒岭,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条件太差,人没法生活逃荒到别的地方去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告诉我们。

改变交通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培育支柱产业成为当地群众最为迫切的愿望。

双联行动开展后,桃花岭村成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巨胜和市委组织部的帮扶点。

村民最迫切的也是帮扶单位最需要做的。双联以来,帮扶领导多次进村入户,了解村情实际,听取群众意见,反复分析讨论,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书、时间表,确定了“远抓果、近抓牛、立足当前抓劳务”的思路,引进平凉天源农牧公司,投资一千多万元建办标准化养殖小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养牛270头。栽植核桃200亩,苹果280亩。衔接争取项目资金一千多万元,硬化村社道路8.5公里,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40户。

这些惠民实事,桃花岭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扶领导下了这么大的气力帮助我们,我们自己再不动弹就说不过去了。”在外务工的村民梁麦福回来后,立即动手承包了15亩山地,全部种上了玉米,为了方便省事,在双联领导的帮助下,他用妇女小额贷款买了一台拖拉机。“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去年的玉米客商直接上门收走了。除去各种开销,收入在10万元左右。”梁麦福笑着告诉我们,“一年的收入比打工几年好,再不出去打工了。”

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梁麦福有了一个更胆大的想法:找地方再承包40亩地,发展玉米种植。“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一定要实现。”梁麦福对此信心满怀。

这样的信心,来源于帮扶部门的倾力帮助,来源于环境条件的变化。

近年来,崇信县坚持把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相结合,从改善贫困乡、贫困村基础条件入手,三年规划立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新技术推广等项目834项,完成投资7.68亿元。高标准实施了黄土、大兴等11个省列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关村、水磨2个县列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刘家沟、马沟等21个新村建设23个旧村改造示范点。农村公路方面,硬化铺油乡村道路139.4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41.7公里,农村公路、停靠站实现全覆盖,通班车率增加到98%。水利方面,实施了新窑农村饮水安全扩建工程和杜家沟水厂、左营沟水厂扩建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059户,全县自来水入户率由82%增加到93%。电力方面,积极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全县动力电到村实现全覆盖。沼气建设方面,新建沼气生态模式户1366户,累计达到1.59万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基本实现了适宜农户全覆盖的建设目标,沼气户占适宜农户比例达到93.6%。危房改造方面,修建康居住宅1367户,实施“三清五改”示范户1988户,配套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培育了东风村省列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关村等20个万村整洁村,全县新村建设覆盖面由76%提升到86%。新修梯田11.95万亩,梯田化程度由53%增加到85%,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产业扶贫,“滴灌”到村到户到人

站在高处俯视,汭河川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锦屏镇九功塬子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傍依汭河,银光一片,颇为壮观。

锦屏镇位于崇信县城所在地,当地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这里的村民就开始建蔬菜大棚,靠卖菜挣钱。这几年镇上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户户建大棚,家家种菜忙。农民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设施蔬菜。

种菜,现在已成了锦屏人首选的富民产业。

“于家湾村350户人家,户户都在种蔬菜,基本没有人外出打工。”村支书于建军告诉记者。

过去几年,这里的种菜并不兴旺,加之村民缺乏科学种菜的知识和技能,收入也一直上不去。

“种菜和务果树一个道理,一年四季在大棚里钻着,人就没有个消停的时间。特别是技术,不懂技术或者懂一点,都很难把菜种好。确实要感谢我们的刘技术员。”在村民口中被亲切地称为“刘技术员”的是今年46岁的刘永军,他种了20年多蔬菜,从一个种菜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刘永军不但自己摸索、总结种菜的经验,还先后自费多次到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蔬菜基地取经,将所学的技术通过自己的实践再手把手地教给当地的村民,带动他们走上种菜的致富之路。

“如今,我们村上已经形成了手把手、户帮户,大家一起种菜致富的好风气。”于建军说。

按照“川区蔬菜、塬区苹果、全县养牛”的产业布局,近年来,崇信县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制定了《崇信县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意见》,县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全力促进牛果菜等农村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坚持由分户散养向规模养殖发展,新建桃花岭、水磨等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改扩建13个,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7个,培养10头以上养牛大户150户,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年均达到11.6万头和5万头,玉米秸秆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严格落实果产业包抓帮扶责任机制,突出标准化管理,初步建成了以南塬、北塬和汭河川区山台地为主的3个苹果种植区,培育了柏树、木林、黄寨3个苹果万亩乡,完成提质工程建设8万亩,繁育苹果苗木1100亩,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2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园12个,培训果农3.3万人,全县果园面积由行动之初的4.4万亩增加到10.4万亩。特别是在去年,全县果品产量突破1.8万吨,实现收入6100万元,出口优质苹果80吨,创汇50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了“零”突破。菜产业以加快土地流转、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依法规范流转土地18159亩,培育了九功塬子等千亩设施蔬菜基地2处,方盛百亩香菇生产基地和杜家沟等8个百亩蔬菜示范点,日光温室由行动之初的1005座1122.6亩增加到1403座1546亩,蔬菜大棚由10002座5801亩增加到20515座12677亩,年种植高原夏菜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万亩,设施蔬菜比重达到21.5%。

***精准脱贫,尤需坚持牛果菜主导产业不动摇。

据了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崇信县将不断加快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扶持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养殖和核桃、中药材、小杂粮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到2016年所有贫困村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同时,把双联帮扶的重点转移到联村联产业、联户促增收上,落实贫困户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多输转一名劳务、多措办一件实事、多掌握一门技术“六个一”帮扶措施,持续稳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专业合作组织。同时,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增强“造血功能”,2018年实现贫困村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

(本版照片由崇信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崇信县表彰奖励教育功臣

...

崇信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崇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富民路越趟越宽2015-09-18 18:21
猜你喜欢:
评论:(共筑小康梦 ——崇信县扶贫攻坚工作纪实本报记者 李玉成 陈斌 朱明 李红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