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箐河乡高家坡“C”型路变成了“O”型路。
□杨涛 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从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冬瓜林陡坡、石棺材峡谷、稗子田陡坡到原箐河乡高家坡急弯再到永兴镇新桥沟,是省道S221中的一段路,长约22公里。
这一路段,因为在高山峡谷中穿行,坡陡、弯急,“C”型路面密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成为给沿线村组群众出行和过往司机通行带来极大困扰的道路“肠梗阻”。2020年5月前后,这一路段全面畅通。
2021年1月8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道路畅通的背后,是盐边县疏通交通“肠梗阻”的民生考量。
痛!事故频发盼改造
省道S221从渔门镇三岔口到格萨拉乡与盐源交界点,共计61.1公里道路,是盐边县北部交通的大动脉。其中,长约22公里的“肠梗阻”道路是沿途永兴镇、温泉乡、格萨拉乡以及原箐河乡40余个村、3万多群众交通出行、农产品运输的枢纽线。该段路于2016年通过整合专项资金11000万元进行了大修,但是“C”型路面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我在路上被堵得最长的一次,就是在这段路堵了3天3夜,原因是前面有一辆大货车侧翻。”在省道S221盐边段永兴至格萨拉跑运输11年的牵引车司机马雷告诉记者,每次经过这段路,他心里就直发怵,在弯道急的地方,他开的17米长牵引车要连倒几次车才能转过弯,为此没少和附近村民发生纠纷。
家住格萨拉乡大坪子村与古德村稗子田之间一个陡坡处的杨友色告诉记者,他家的围墙经常被大货车挂倒,“曾经有两个月时间,这里连续6辆车侧翻。”
永兴镇歇马坪的农家乐老板童志洪曾亲眼看到一辆外地车在距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急弯处发生车祸,一位年轻的母亲失去了生命。
“如果这段路不改宽,我们村的发展要受到很大的制约。”永兴镇箐河村(原箐河乡板依村)村干部陈正华在去年桑果成熟的时候,为了疏通交通,在公路上临时指挥车辆近2个小时,“路上根本没有出任何交通事故,就是车太多,尤其是大车太多,转弯的地方错车太恼火,堵车堵的人心里发毛。”
改!筹措资金抢工期
“改,必须改!不能让外地司机、客商觉得盐边的发展环境差,不能让沿线的群众因为道路阻碍了发展。”这是2020年初,盐边县交通运输局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在调研该路段后形成的共识。
盐边县南北狭长,山道崎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近年来,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盐边县交通部门靠着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积累、一条路一条路的叠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878.756公里。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盐边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工作专班,对这条道路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多次摸排,经过不断向沿线群众、过往司机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11处急需改扩建的“C”型路面,并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方式,从各项工作经费中“抠”,从多处工程项目上“省”,终于筹集到一笔启动资金。
2020年4月初,以“公路养护隐患消除”立项的该段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开工。为了节省资金,许多接地气、有实效的创新方法在施工现场出现:养路队里唯一的一台挖掘机,在铲斗前安装了一个凸起的钢钎,既当挖掘机又当电铲机;为节省工程量,多个扩宽的路面采用无排水沟作业,通过加装地下管道、略倾斜路面的方法解决……县交通运输局、县养路队党员干部分班次驻扎在现场,严格计算每一处堡坎的土石方量、每一段路面的扩展宽度及工期时间,工程几乎是昼夜轮班施工。
赞!通行顺畅促发展
2020年5月上旬,整个路段改造全面完工,11处“C”型路面变成了“O”型路面。“我们用131万元干成400万元的工程,这个项目让审计工程的人员感动。”县养路队队长李升明告诉记者,验收工程的那段时间,不断有经过的大车司机向他们伸出大拇指,那一刻,大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0年12月28日下午,记者在曾让沿线司机畏之如虎的石棺材峡谷路段采访了过路的大货车司机李晓华。这位在这一带跑了28年运输的47岁司机激动地说,这里连续5公里急陡坡,原先对向行驶的大车根本无法错车,是最容易出事故的地方,现如今道路扩宽了2米多,即使是最长的牵引车和六桥车也能在交汇时轻松驶过。
记者从盐边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盐边县确定了“建设大通道,加快内循环”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全力推动“两城”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持续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让盐边的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人民群众致富奔康的畅通路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馨月杨涛记者梁波)为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科学、快速、妥善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目标,12月17日...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