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深山里的爱心故事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7-09-25 07:3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9月22日下午,对于渔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李世丽来说,是秋季新学期开学后第三个周末回家的日子,这天,10岁的她坐在父亲的摩托车上异常开心,同样开心的还有她的父亲、32岁的李万成,尽管坑洼不平的弹石路面异常颠簸,但父女俩却一路上都在高声说笑着,因为就要到家了。

什么喜事让父女俩如此开心?是一栋新房!一栋三间正房带厨房、厕所的砖混结构新房,一栋属于这个居住在大山里的贫困家庭的新房。最关键的是,这栋新房建造前后有着曲折的故事,故事里满是温暖大爱的正能量。

事情要从今年6月底的汛期说起……

马上要搬新家了,李世丽非常开心。 

爱心接龙,惹“哭”傈僳族汉子

李万成一家,是渔门镇团结村小湾组的农户,是村里有名的经济困难家庭。团结村是著名的早春枇杷种植大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为什么李万成家的经济如此困难呢?

原来,在团结村4个村民小组里,小湾组是唯一一个没有栽种枇杷、且位置偏、人口少、经济收入低的村民小组。全组只有10余户人,地处一个叫庙子河沟的大山里,这里没有庙子,也没有河沟,只有一个连着一个的陡峭山崖。李万成家又是当地仅有的3户傈僳族村民之一,因为家里劳动力少、土地少、产业单一,加上老人有病、两个孩子要读书,生活压力非常大。偏偏李万成又是一个执拗的人,始终秉持着傈僳族“打死不告状,饿死不求人”的古训,一辈子没有向人借过钱,老实巴交地靠劳动养活着一家人,农忙的时候,在自家地里干活,农闲的时候在渔门镇一家企业里打工。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6月底,一场大雨引发了山洪,把李万成家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冲垮了,一家5口陷入了困境。作为一家之主的李万成强打精神,连夜在倒塌的房子旁用竹篾条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子,勉强遮风避雨。

李万成家的遭遇,引起了渔门镇党委、政府以及村支两委的高度重视,当时,镇党委书记刘文贵明确表示,决不让一户群众因灾受困,要赶紧想办法让李万成家安全度汛,一场爱心接力拉开了序幕。

在李万成家房子倒塌的第二天,经过商议,渔门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机关党员、干部中举行一次自愿募捐活动,当天募集到爱心款4700元。

在团结村,村支书李永辉带头捐了2000元,村委会主任胡志华捐了1000元;同时,村支部召集党员,村委会召集村组干部进行募捐,当天筹集到现金1680元。

爱心行动并没有就此止步,通过渔门微信公众号以及镇、村干部的朋友圈,帮助团结村贫困村民李万成家建房的信息迅速扩散,温暖不断延续:渔门镇成宗公司捐款5000元;三岔口村支书刘涛、新开田村委会主任张金华以邻村互助的方式分别捐款2000元;渔门一家砖厂的老板何章文提供了建房用砖6000块;水泥销售商高良友提供了建房用水泥3吨……

近2万元建房款、近万元建房物资在几天内筹集到位,消息传到一筹莫展的李万成耳朵里时,这个从未流过眼泪的傈僳族汉子落泪了:“没有想到,像我这样一个居住在深山里,从不跟任何人打交道的穷农民,居然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关心,这个社会真的好温暖,共产党的干部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

温暖、爱心,并不仅仅表现在捐款上,考虑到李万成家劳动力少的实际困难,团结村村支两委自发组织起了临时“包工队”,并从渔门镇请来了专业的建房工匠,每天10多个人施工,镇上的干部多次专程运送建房物资到现场,并对安全施工、房屋位置的防汛、抗灾设施进行检查、指导,新房很快在汛期时断时续的大雨里完成了主体工程。

有了新房,要把新产业干出来

跟随着李万成父女俩的摩托车,记者乘坐的汽车沿着蜿蜒山道一路前行,翻过无数山坳、山坡、山崖后,终于在一条被树林遮蔽的狭窄土路上,看见了山梁上的一栋红砖新房,远远还能听见电钻的声音。

“这是村上的干部在帮我家安装门窗,早上就干起了。门窗安好了,就可以搬进去住了。”下了车,李万成一边引领着记者往家里走,一边介绍着新房的情况。

果然,走到李万成家的新房时,就看见村委会主任胡志华张罗着从渔门请来的安装师傅安装门窗,房里是光滑的水泥地面、房外是平整的硬化院坝,房后有砖砌的排洪沟。一切都是新的,李世丽带着弟弟在新房里追逐着、欢笑着。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一家人在这深山里,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李万成告诉记者,新房主体工程完工的那天,他激动地拉着镇长王强的手,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王镇长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他深深记在了心里:李万成,你好好干,把产业发展起来,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好,就是对我们、对所有帮助你的人最大的感谢。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最近一段时间,李万成和妻子封小兰一直都在谋划着家里的产业发展,夫妻俩决定:新家搬完后,把原来搭建的简易窝棚用来发展跑山鸡,山里空气好、虫子多,适合养鸡;把家里6亩山地里的青花椒、板栗、核桃打理好,能嫁接新品种的都全部嫁接好,争取用3年时间见成效。

李万成告诉记者,建房的时候,村里有很多致富能手也来帮忙,他们纷纷给他留了电话并表示,只要他发展产业,愿意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这让李万成倍感振奋:“我一定要实实在在干出样子来,再过几个月,等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跑山鸡长大了,把所有帮助过我的好心人都请来,好好聚一聚,也看看我家的变化。”

新闻推荐

服务走出去 便民暖心底

本报讯(记者晏洁)近日,盐边县国地税“蓝精灵”服务小分队组织开展了“服务走出去,便民进社区”活动,小分队成员走进社区、走上街头,为社区居民和个体工商户送去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税收政策,倾听他...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深山里的爱心故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