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潇
“小石洼村88户农户中有18户是贫困户。为如期‘摘帽\’,我白天走访调研,晚上与驻村工作组及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计划,绝不让一户一人掉队。”盐边县鳡鱼乡小石洼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杨忠义说,虽然每次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入眠,但想到能够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再累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过程中,最让杨忠义难忘的是罗小付家的故事。
2016年年初的一个清晨,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杨忠义刚接通手机,便听到一个急促的声音:“杨书记,村里的贫困户出事了,罗少文去山上找柴被砸伤,伤势很严重。”
当杨忠义急匆匆赶到现场时,罗少文已因伤势过重停止了呼吸。此时,部分村民议论说:“这个家本来就贫困,这一下又失去了顶梁柱,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哦!”罗少文一家三口人,妻子患病多年,儿子罗小付在外地读书,他这一“走”让这个家更加困难了。杨忠义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这户贫困户摆脱贫困,在小石洼村的脱贫攻坚中决不落下一户一人。”
罗少文去世后,他19岁的儿子罗小付想放弃学业,回家发展产业、照顾母亲。驻村工作组党员干部劝说罗小付继续读书,但罗小付态度十分坚决。经过大家商议后,决定尊重罗小付和母亲的意愿,鼓励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为此,杨忠义及村干部为罗小付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规划,积极向帮扶单位联系,协调解决资金3600元,同时安排党员罗德权指导罗小付种植烤烟。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底,罗小付家通过危房改造修起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养殖生态鸡50余只、牛3头、猪4头,新增青花椒6亩,种植烤烟5亩,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4000元,真正是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按照贫困村“一低五有”和贫困户“一超六有”退出标准,2016年底,小石洼村贫困发生率为零,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00余元,全村18户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都达到4000元以上。小石洼村和贫困户均达到了退出标准,顺利通过了省、市、县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了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波)8月26日21时57分,攀枝花市接到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转办的4件群众信访件,其中一件反映“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岩口组一砂石厂未取得采矿权、采石权的情况下,对石料进行露天开采,制成碎...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