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是攀枝花市最为偏远的乡村之一,这里海拔高、平均温度低,石林、石灰岩、地漏、草甸、原始森林等融为一体,风景秀美。与此同时,地处偏远、作物单一、住房简陋,成为大湾村村民迈向全面小康的一道鸿沟。
2016年,全市***的大幕拉开,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旗帜插到了大湾村,在帮扶单位的努力下,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掀起了“脱贫攻坚”的热潮:盖新房、种药材、培植羊肚菌……经过一年的苦干实干,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贫困户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足了,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越来越期待了。“大湾村是2017年35个脱贫摘帽村中的一个,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扶贫移民局的推动下,在村民的自力更生和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脱贫任务,绝不拖全市后腿!”大湾村第一书记沙万全说,“今年,我们要继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持续推进产业脱贫,全力以赴让老百姓增收。”
市扶贫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锌化介绍,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剩余贫困村50个、贫困人口3789户14991人。要在2018年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全域脱贫摘帽,任务相当艰巨。为此,2017年全市计划退出贫困村35个、贫困人口8697人,并将今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之年。
今年,市扶贫移民局将着力抓好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兜底保障、小额信贷、集体经济等方面工作,以“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一是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坚持长短结合、群众主导、政府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二是突出抓好农房建设。坚持适度集中、错落有致原则,坚持量力而行,不能因建房导致新的贫困,统筹好建设质量和进度,杜绝房屋安全事故。三是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坚决杜绝因贫辍学现象,持续保持贫困家庭100%参合率,持续保持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健全关爱服务体系,编织好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社会安全网。四是强力推进小额信贷,力争达到应贷尽贷水平;五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用好用活产业扶持基金,盘活用好集体资产,组织贫困人口通过投工投劳、以工代赈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新闻推荐
桑葚逐渐成熟。即将发往外地的桑葚。□本报记者阮雨红舒琪雯文/图进入3月中下旬,攀枝花桑葚陆续成熟上市。3月24日,记者在盐边县渔门镇三岔口村回龙组看到,果农正在将收购的新...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