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族传统文化用新小说语言传承表达,是彝族作家新小说的显著特点。出生于祖传毕摩家庭,英布草心的书写有着深厚的彝族文化背景。2014年4月,25岁的英布草心出版了描写“彝人精灵”的三部曲之一《玛庵梦》,赢得了首部中国彝族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赞誉。2015年春节后,英布草心告诉记者:“彝族三部曲杂志又首发了第二部《虚野》。2015年春节后,英布草心告诉记者:“彝族三部曲的第三部《神光》已经完成,正在作最后的修改。”英布草心的三部曲是彝族原始文化的一次立体书写。茅奖得主、省作协主席阿来评价道:“故事中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了深层的现实意义。”云南著名彝族作家吕翼认为,英布草心的作品“不仅精彩好看,又是我们了解彝人经书、研究毕摩文化的一个索引”。
生活在大山深处也是众多彝族作家的创作优势。2008年到2010年,在单位的支持下,杨林文回到出生地盐边县一个叫老鸹寨的山村生活了两年,完成了百万字彝族长篇风俗小说《兹祖璞乌》的采风。“这是4个彝族家庭、三代人半个世纪的故事。”4年后,杨林文已经完成了130万字。他用“编背篼模式”来形容自己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每个家庭、人物,看似不相往来、没有关系,最终在背篼的另一面还是要编织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民族文化传承故事。”
“彝族作家在诗歌创作上成绩很大,但小说创作成果还不多,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俄狄小丰介绍自己从诗歌到小说的创作转型。《山风不朽》构思采访到写作经历了近十年时间,最终赢得了中国作协的青睐。“从诗歌开始,语言功底好,熟悉民族传统地域文化,是他们的优势。”阿库乌雾对年轻彝族作家开始小说创作寄予很大的期待,“四川彝族汉语小说创作成果还显薄弱,要向国内作家、西方小说学习,才可能获得文体的自觉,这个过程中四川彝族作家还需要努力。”
据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1~9月 盐边县预计实现县域生产总值40.4亿元 工业经济仍未止滑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本报讯(记者陈旭耀)昨(16)日,记者在跟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川红调研时了解到,今年1~9月,盐边县预计完成县域生产总值40.4亿元,同比下降0.1%;县属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7.75亿元,同比增长3.9%。经济运行...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