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笮山觅踪 ■ 罗三五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0-06-10 23:04   https://www.yybnet.net/

公元111年,汉武大帝在今盐边县的三源河畔笮人聚居的地方设置大笮县。从此,笮人便成为这一片古老山川的主人。

遥恋雪山草原

老妈妈换上节日的盛装,那一股游牧民族的遗风骤然而生。兰色花绸的坎肩,宽舒的袍裙,多折的彩线,展示出辽阔的草原、白云飘佛的蓝天,遥远而艰辛的连线。

吸着草烟的老头子,坐在木磊房的门坎上,讲述着他祖祖的祖祖。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经跟随忽必烈征战,他们曾经居住在遥远的雪山草原。

他们是一支勇敢的民族。为了保护家园,他们被土目追杀,来到了盐边。在百灵山下三源河畔,他们曾经开垦了许多处西番田。如今,这些地方虽然只留下记忆,但依然莹绕着他们的眷恋。

我们从西番田寻找到干海子,终于找到十几户传说中的西番人。他们与摩梭人相居在古树成林、风光秀丽的山村。乡干部介绍说:这一支西番人离开了最早迁徙的西番田,几十年前就搬到了干海子,如今虽然只有六户人家几十个人,但仍然保留着他们自己的语言、风俗和习惯。

西番人,即普米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仅三万余人口,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县老君山一带和宁蒗县的牦牛山麓,少数分布于丽江市、迪庆州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地。与汉族、白族、纳西族、藏族交错杂居。

根据本民族的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普米族与我国古代氐羌族素有渊源关系。在征战与环境的抗争中,他们从雅砻江、大渡河源头迁入川西,散居在笮山若水,逐渐结束了“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状态,开始农耕生活。与普米老人摆谈,他们始终忘不了随忽必烈的征战,忘不了皑皑的雪山之源。小山村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但仍然能感觉到古朴的氐羌习俗和远古的游牧遗风。

干海子是格萨拉乡古德社的一个小山村。村支书是一个摩梭人。他告诉我们“西番人和我们摩梭人相居一起,保留着自己的西番语言,年节上按自己的风俗。近些年来,我们还开了亲,摩梭与西番都成了一家人。”

一位慓悍的西番小伙子是唯一的工作人员,在他的陪同下,我们翻过一道小木栅门。穿过木栅栏,走进一户瓦房陪衬着木磊房的西番人小院,小院里显眼地摆放着一辆摩托,房檐下挂满黄澄澄的提子包谷。院落下方的木圈边上,拴着两匹俊俏的骡马,看到来了客人,他们不时喷发出友好的鼻音。小伙子说,圈里的牛羊已经上山了,他们现在除了种粮食,就靠牛羊牲畜换点钱。

走进西番的堂屋,一缕阳光直接照在堂屋的火坑上,清楚地展现出火坑边上的茶罐和悬挂着的吊锅,被烟熏得油黑发亮的神坛还维持着历史生活的风范。已经不同的现实是厨房里的电灯代替了亮瓦,沼气灶的绿火取代了松明。老妈妈说,他们几户西番人家煮饭都用沼气,点电灯以后,山里树子也越长越好了。

西番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老阿妈的女儿和媳妇都干活去了,她只有自己给我们熬油茶,被我们婉言谢绝了。但是,趁我们与老头子在亲密的摆谈中,她还是端出来散发出甜甜酒香的米酒,对我们说,这米酒是她们自己做的,不醉人。

当我们都喝下一碗后,还是感觉到了那一股油然而生的热情。

稻香三源河畔

传说早在明代,他们的祖先就来到了三源河畔。

那时候的三源河畔,荒芜人际,河流纵横,两岸土地肥沃,林丰草茂。打开话匣子的水田老人摆谈起那时候的三源河畔,岁月纵横的老脸像一朵深秋的葵花。

“那时候这河里头的鱼可以用棒棒打,河边边的地随便撒一把谷子就能收粮食”,于是,他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住下来,在河里头捞鱼,在河坎上种粮食。特别是用坡坡上的野麻织布:“我们水田人家的麻布据说还是贡品呢!”

由于他们善于织麻造田,被当地人称为“水田”人。

经有关部门考证,这支水田人已被列入仡佬族的一支。在盐边三源河畔只有近六十户人家,二百余人口。据资料介绍,仡佬族特别能吃苦耐劳,以农业为主,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仡佬族的先祖与古代的“濮”、“僚”人有渊源关系,于此,我们在想,早年在三源河畔发现的大量石棺墓,会不会与今日的水田人有关呢?

水田人在三源河畔开荒造田,善于办田,更崇拜于种田。他们以二十四节为依据种庄稼,重春节,祭祈万物的春天。过年要敬请历代为他们造福的祖先灵魂团聚,在堂屋里摆香案,取净水,屋里屋外铺上新鲜的松针,屋门前插上一株青枝茂盛的幼树“摇钱树”,打跳扔饭团,求神保佑丰衣足食,种好田,同时教育儿孙要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

炎炎夏日,我们走进三源河畔的水田人家,感到是一片清凉。盐边县永兴镇六合村二社是水田人唯一聚居的地方,这个社前面邻河,后面靠山,永兴大埝穿村而过,村边还有一条小小的溪流。主人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村子,再是天干,都不缺水。”

据镇干部介绍:这个村子的水田人,现在不仅种田,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我们刚坐下,女主人就端来两盆红彤彤、水旺旺的西瓜,吃一口,就像一股清凉的山泉,甜甜地流进了心里。女主人自豪地说,她们现在不织麻布了,家家都栽桑养蚕,地里头除了种庄稼,还种西瓜,我们种的西瓜是特别地甜。

热爱土地的民族种地养地,靠山吃山。他们每一年都有一次爱树护山的传统活动。这个村子有一个传统的规矩,树由村子统一护理,统一看管山林,护林防火。过去砍薪伐木要由村里的土目同意,现在由村委会依法管理,依法严禁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全村子人敬奉的那一棵百年古树为证,每年六月初的白龙会,全村子的人都要到这里聚会,祭祈先祖,去邪除魔,由老人诵读经文,追叙水田人垦荒开田的创业过程,驱散歪风雹雨,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如今的水田人不仅仅是种田种粮食,年轻的一代已走出水田。村子里不少的年轻人到外面打工、办企业、经商,只有过年,他们才从外面回来。回到这一块生养的地方,穿着他们自己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并邀请周边的亲朋好友,与他们共同庆贺新年。只有在那个时候,他们才再现民族的风采,才展示古朴的生态。

我们即将离开时,水田老人还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一再说欢迎您们过年再来。 (上)

新闻推荐

盐边县“三字诀”强化效能监察

本报讯(米源报道)今年来,盐边县纪委、监察局在“扩、提、实”三个字上下功夫,力争达到“使企业满意、让群众方便、为群众办事”的效能目标。“扩”,扩大效能监察覆盖面。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些中心工...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团结村里党旗红2010-06-27 22:56
评论:(笮山觅踪 ■ 罗三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