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鸿春 李 红/文 陈石存/图
值攀枝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工作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力促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攀枝花城市文化品位,4月22日至23日,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对攀枝花市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协领导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期间,市政协委员一行15人先后深入到仁和区同德镇下湾遗址、振威文物陈列室、布德镇回龙洞遗址,东区大渡口十三栋、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旧址,以及盐边县新九乡猛粮坝古村落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普”新发现的文物现场进行了调研。
攀枝花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其中省级3处、市级3处、县级50处。此次“三普”实地文物调查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市已新发现工业遗产、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1514处,其中经省文物局专家评审通过、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政协委员结合调研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各抒己见,对攀枝花市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指出,攀枝花文物内容丰富,有很多远古遗址和遗物,反映现代大工业建设进程的见证物,并非“不毛之地”,但我们的文物资源比较分散,文物保护级别低,影响力较小。为此,建议攀枝花的文物保护工作应统一规划,采取相对集中与独立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尽快整合文博资源;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申报工作,打破攀枝花市没有“国保”的历史,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建立由市级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款机制,解决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紧张问题。同时,建议适度增加在职人员,扩充一批志愿者,扩大文物爱好者协会的规模。
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说,通过此次文物工作的调研,有“四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攀枝花有这么多的文物。作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攀枝花曾被认为是“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城市”,通过这次“三普”实地调查,通过这次政协委员的专题调研活动,我们了解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攀枝花就有古人类活动遗址,符合逻辑,我们感到很欣慰;二是没想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过去对文物工作了解不多,通过这次调研活动,发现我们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三是没想到文物保护战线上的同志们对文物保护工作如此热爱和执着;四是没想到攀枝花的文物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务非常艰巨。
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具体要围绕攀枝花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提升攀枝花的文化软实力。
二是对文物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祖先负责,对后人负责。文物保护工作应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同时,文物保护必须从攀枝花实际出发,坚持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保护历史留存的精华部分,保护对象一定要具备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严格把握文物认定工作“三性”要求。如果保护范围过窄,精华的东西没有纳入,“该保护的没有保护”,我们就是对历史不够负责;如果不尊重实际,“不该纳入的也纳入保护”,保护对象过多过滥,也是不负责任。所以,保护的文物一定是精品、“传世之作”,后人有研究的价值。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清醒,一定要求精,不求多,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头脑发热。
三是一定要大力推进博物馆的建设。这次“三普”工作把近现代工业遗产的调查与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显著位置,攀枝花作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三线建设”的重要产物,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了却攀枝花人的一大心愿。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文物工作非常专业,一定要有专业水准的专家、学者加入,我们要呼吁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同时,要重视改善文物管理部门的办公条件,包括经费紧缺等问题。
五是加强宣传。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之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法的宣传,加强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全民参与保护文物。同时,可以在攀枝花市情介绍、政府网站等加入攀枝花境内文化历史的内容,多方面、多形式地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旭耀)昨(28)日,市长刘晓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等。会议指出,为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疗费...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