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通讯员 王莉
旱!攀枝花遭受几十年不遇的大旱。急!攀枝花已连续220余天无有效降雨。土地龟裂,农作物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抗大旱之时,在乡村,在田间,在山野,在洼地,在凡是靠近水源的地方,就有身穿印有国家电网公司字样绿色服装的一群人在忙碌。攀枝花电业局职工以行动履行着社会责任,服务着“三农”。
超前服务:未雨绸缪谋划部署
“供电企业支援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抗旱救灾,确实起到了电力先锋的作用,特别是提前为小火山村架通了抽水电源,我们真的非常感动。”分管农业的大龙潭乡人武部部长兼副乡长饶仁寿对笔者说,旱情发生后,攀枝花电业局仁和供电局局长宋向东第一时间主动与大龙潭乡乡政府取得联系,及时会同乡政府员工到各村社查看受灾情况。由于严重干旱,大龙潭乡迤资山小火山村村民生活用水已经极度匮乏。“只要有水源点,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架通抽水电源,如果没有条件架线,我们就送发电机抽水,一定要首先解决这里村民们的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宋向东说。小火山组组长熊会金扯着干裂的嘴唇兴奋地说:“有了你这句话,我们就有盼头了,终于看到希望了。”
“家里住在小火山,抬头望见老高天,低头望见金沙江,出门三步泪汪汪。” 组长熊会金说,这是由于饮水困难,村民们自编了一段歌谣。往年供我们全村131人喝水的井,今年也枯了。目前全村居民就依靠政府和电力等单位送来的饮用水为生。
与熊会金及村民们沟通后,宋向东他们得知在距村民集中居住地500米左右的山凹有一大约30立方米的水源点,但苦于没有电源抽水,不能使用。宋向东决定,马上开始做方案,尽快施工。供电所员工加班加点,克服地形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等困难,仅用两天时间就架通了供抽水用的电源。熊会金感激地说:“电业局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啊,输水管道还没有买回来,电就送到了家门口。”
去年10月至今,攀枝花一直无降雨。据近期气象预测,旱情呈持续态势。
针对攀枝花春季历年无雨的特点,攀枝花局未雨绸缪,早行动、早预防,春节过后便开始部署抗旱抢险工作,全力满足农户抽水浇灌和春耕用电需求。该局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抗旱保电工作领导小组和电力抗旱抢修服务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并紧急下发了做好抗旱保电工作的通知,编制措施预案,实行周工作报告及重大旱情日报告制度,按照“属地负责”原则,要求下属的五个县级供电企业,八个农村供电所员工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深入了解乡镇村社农户的生活抽水等用电需求,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攀枝花局已将现有的柴油发电机和相关抢修物资实行统一调配,根据旱情发展态势和轻重缓急程度及时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应急抢修队伍也随时待命。”电业局负责人如是说。
主动服务:水源在哪电线到哪
“送电了,水来了,村子的男女老少高兴得很,第一口水要献给我们的供电老大哥喝。”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拉乍村那罗社组长张海云双手颤抖着把水送到了仁和供电局职工们的手中。
张海云告诉记者,那罗村是大龙潭乡最偏远的村子,离市区60多公里,山高坡陡,路况很差,往返一趟需3个多小时,前几年都是靠浸水勉强解决生活生产用水。今年遇到干旱,吃水成了大问题。每天都得到山下的水沟里挑水。路远又不好走,一个强劳力取水需要1个多小时,女人基本上要3个小时。村民们就这样艰难的度日。3月28日,一群身穿印有国家电网公司字样服装的人来给我们村送水。当得知有水源,没有电源抽水时,宋向东当即表示水源在哪里,电力线路就架到哪里。争取用一周的时间解决抽水电源问题。
29日,供电员工来到那罗村就开始测量、运送材料、立杆、架线,这里施工条件差,路上铺满1寸厚的粉状黄土。供电员工头顶着烈日,一干就是一整天,苦战6天时间完成了全部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天。共立高压杆3基,低压杆51基,新装200KVA变压器一台,放紧导线3300米。
4月3日是那罗村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从这一天起,拉乍村那罗社的286名村民喝上了从山下抽到自家的水。张海云高兴跟个孩子似的,黝黑的脸上流淌着泪水。他说“那罗村的吃水困难解决了,而且今后还可以用来灌溉。就在供电员工鏖战那罗村时,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提灌站内又是另一番景象。
盐边县红格提灌站建于1997年,据益民乡乡长、红格提灌站站长白桦介绍,它是益民乡集中安置区7000移民生产生活用水和25300头牲畜饮水的唯一供水源。运行已13年,站内机械设备老化。在旱情日益升温之际,提灌站一旦瘫痪,益民乡村民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连喝水都极度困难。
得知险情后,攀枝花电业局给予了高度关注,局党政领导主动深入现场实地查勘,紧急抽调2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抢险分队赶赴现场,随着现场总负责人乔明忠一声令下:“各就各位,准备开工”。整装待发的供电员工迅速各就其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抢修工作中,确保了益民乡村民生活生产用电用水。
用心服务:绿色通道方便快捷
“通过抗旱保电绿色通道,从申请用电,到现场查看、运送材料、架设线路、装表接电、提灌放水,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供电员工是真心为我们农民服务啊!”攀枝花市盐边县益民乡水坪一社社长王英吉感激地说。
王社长介绍说,水坪社有90户农户,400多位村民,主要种植番茄、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就靠山上的浸水,或者在山下的小水沟挑水来满足生活和牲畜用水。今年干旱较往年严重,200多天未下一滴雨,别说灌溉农田了,连生活用水都很困难。
“这个情况大概有多长时间了?”
“有半个多月了。这段时间一直是将就原来的废水井解决生活用水。”村民龚国树满脸愁容地说。
“在抗旱救灾中,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村社组织在低洼地带挖了一口水井,水管已经通到村民的家里面了,由于地势较低,必须依靠电将水提上来。供电所在接到供电请求后,立即组织施工员工进行现场勘测和施工,现在只要电源一接通,马上可以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王英吉高兴的比划着。
在施工现场,攀枝花东城局红格供电所所长孙大华告诉笔者,干旱之后饮用水短缺,农民自建了一个储水池,准备用抽水机抽水。王社长来到供电所,通过抗旱保电绿色通道递交了提灌用电申请。供电所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供电员工立即驱车10多公里山路,跟随王社长到水坪一社,查看现场,确定线路走向、立杆和表箱的位置。回到所里,连夜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器具,第二天一早就赶到现场开始施工,立杆、放线、装表,争取尽快送电。
笔者在现场看到,供电员工顶着烈日连续作战,中午也未休息,直到下午15点50分送上电,饥肠辘辘的供电员工才松了一口气。听着水泵发动机“轰轰”的响声,看着哗哗流淌的水顺着小渠沟奔跑到田里,围观的村民王平激动说,供电所是急村民所急,一心为农,从早上干到现在还未吃午饭,真的是太感谢供电局了。自家除种了自留地外,还与人联营承包了几亩地,遇到这样的天干时节,真是心急如焚,担心不但投入打了水漂,今年的生活都会成问题了。现在好了,提灌放水,损失可以减少到最低了,电力部门为新农村服务那是实实在在的啊!
婉言辞谢村民的挽留,在一片感激声中,供电员工踏上归途。供电工文丰祥疲惫地对记者说,自从抗旱保电工作开始后,每天工作忙碌到很晚,吃饭更没点,下午3、4点吃午饭是常事了。农民种地一年到头不容易,为他们做一点实事,辛苦也值了!
特殊服务:送水到户爱心到家
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国家电网攀枝花电业局组织开展了特殊服务,为灾情最严重的那罗村送水、送安全用电知识上门,献出一份爱心。
在得知攀枝花仁和区大龙潭乡拉鮓村那罗组60余户共280余名村民生活用水特别困难时,国家电网攀枝花电业局仁和供电局积极联系物业公司,决定共同为村民们送水上门。
说到送水的惊险,攀枝花电力物业公司经理刘宁颇有几分感慨。那罗村离市区60多公里,小车跑个单边也需要一个半小时。乡村公路道路狭窄,又年久失修,弯路也多,装满10吨水的大卡车行进在这样的路惊险是可想而知的。满载着供电员工爱心的送水车队整装出发,汽车在盘绕的路上缓慢行驶着,路面不好,停车查看,道路狭窄,下车在路边指挥,弯道拐不过,一进一退来回几次慢慢开过去,途中用了三个半小时才安全到达那罗村。车队刚到村口,“水来了,电业局给我们送水来了!”那罗村沸腾了,年青人、老人小孩们,挑着桶、拿着盆、提着罐喊着、笑着跑来了。大龙潭乡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的胡永艳高兴地说:“村民们听说今天电业局要主动为他们送水,都特别高兴,你们是第一家为那罗村村民送水的单位。”
笔者看到,送水现场挤满了人,但秩序井然。大家主动让老年人和儿童优先接水,电力青年志愿者一边放水,一边散发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单,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水到家。在欢快的人群旁边,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指着正在装水的大卡车,自言自语地念叨,“国家电网爱心送水车”,真是太好了,想得到、办得到,跑这么远的路,把水送来,真象一家人一样亲啊!”
新闻推荐
本报热线消息(本报记者摄影报道)“老盐边渔门镇东街(教师街)下路口垃圾房外的垃圾摆了一坝坝,都好几天了,臭得遭不住。”近日,市民向本报《百姓心声》热线反映,盐边县渔门镇教师街一垃圾房门外堆放的...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