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尹迪
4月份,盐边县红格镇新隆村二组村民高伟一家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找水。5月17日,当记者见到高伟时他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因为有了村里的那口“红井”,他再也不用为每天找水而烦恼。
“现在吃水没问题了”
红格镇新隆村处在该镇的最南边,以山地为主,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和烤烟。由于去年降雨量的减少,村里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已干涸,生产用水难以保障。持续的干旱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村民要到附近寻找水源,肩挑背扛地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为了更好解决盐边旱情,缓解群众生活用水问题,攀枝花市于4月开展了“红井”工程。市委组织部立即下拨7万元党内帮扶资金和3万元党费,盐边县委组织部配套2.5万元党内帮扶资金帮助抗旱。为统筹安排好抗旱资金,4月20日,盐边县政府组织人员深入旱情较重的南部片区5个乡(镇)实地开展调研,最后确定将资金投入到益民乡龙头村、红格镇新隆村、和爱乡团结村等受灾较重的5个乡(镇),用于建设42口水井、3口蓄水池及购置一批抗旱设备、物资等。
“现在吃水没问题了,生活用水的难题解决了。”新隆村二社村民高正江黝黑的脸上是满足的笑容。有了“红井”,新隆村二社30余户110余人生活用水有了保障。
“最难的是挖稀泥”
“最难的不是找浸水,最难的是挖稀泥。”随着资金的投入,5个乡(镇)迅速投入到水井、蓄水池的建设中。从设计规划、组织人员到寻找水源,新隆村二组村民代表高正江和村民们在寻找浸水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努力。
浸水周围通常土壤湿润,根据经验,高正江和部分村民断定村里的一块潮湿地的地表下一定有水源。然而,挖掘的过程却屡屡遭遇稀泥垮塌的困扰,每挖一次沿壁的稀泥就会往下滑落,每挖一次到最后都像在做无用功,大家拧成一股绳,坚持下来,1天、2天、3天……通过努力,一个长6米,宽2米,高3米的红井终于建设成功,仔细算下来,用了20天时间。
与新隆村二组一样,益民乡龙头村供水点位于该乡供水的最末端,加上管道年久失修和今年持续干旱,成为饮水较困难的村社之一。村民梁昌云介绍,没有红井之前,生活用水靠村里调解使用,红井的建成不仅缓解了一家人的生活用水,芭蕉湾社29户136人生活用水难题也全部解决。
“党内互助,抗旱惠民”
在梁昌云家,一口蓄水池映入记者眼帘。这口蓄水池也属于“红井”工程的一部分,乡上规定水资源充足时蓄水池归梁昌云一家管理,严重缺水时蓄水池就要归乡里统一管理。
“村民来家里取水我心里非常高兴,像是做了件大好事。”梁昌云说。村民对水池归梁家人管一点异议也没有,平时取水按先来后到顺序进行,没有发生因为取水产生冲突,大家非常谦让。
因为水资源的缺乏,村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也更能体会团结这个词的意义。在每口井的旁边,都树立着一小块用大理石做成的标示牌,牌子上刻着“党内互助,抗旱惠民”几个鲜红的字,这便是建设红井的真正意义。
目前,盐边“红井”工程的42口水井、3口蓄水池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并配套购置水管2600米、增压泵4个、水桶236个,有效缓解了重灾乡镇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南部片区5个乡(镇)、10个村、500余户、1600余人、1000余头牲畜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明伟报道)近日,盐边县人民法院立案调解中心调结一起住校幼女被奸淫案件的经济赔偿矛盾。原告是某小学住校学生(幼女),被告是该校管理住校生的教师。被告利用管理住校生之便对原告实施了奸淫...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