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干旱肆虐的村镇 ■ 本报记者 潘芝 文/图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0-03-18 23:53   https://www.yybnet.net/

望果痛心的宋金荣

3月15日10点,宋金荣站在距离自家芒果园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抬头仰望着半山腰那片开花挂果的芒果林许久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干得真实在呐,再这样下去,不仅芒果绝收,恐怕连母本苗都保不住了。”此时,山上气温已达28摄氏度。

36岁的宋金荣是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二组的村民,他家世代居于此,以栽种芒果、包谷为生。金河村海拨1200多米,距红格镇9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在大山深处,水源缺少,隔江与钒钛产业园区相望。住在这里的村民大都姓宋和姓郑。

宋金荣说:“村庄逾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从未见过这么重的旱情。”

宋家现有60多亩地:苞米10余亩,其余的全部种芒果。果园就在离陈家不远的半山上。

走进自家芒果园,宋金荣折断一枝芒果树枝举起给记者看,略带哀怨地说:“真痛心呀,都枯了,要是有水,这株今年至少结个二三百斤。”他手里的芒果枝是从一株十年的果树上折下的,果树已有碗口粗,树叶和花都已干枯,手一捏全碎落。

在金河村历年的干旱史里,干旱时间最多持续1个月,旱情最重为5月间。但今年的干旱,从去年9月就开始凸显,至今180多天里没降过一滴雨水,地表水严重不足。3月的旱情已经相当于往年5月最旱时。攀枝花市雨季一般在6月下旬后,而这也就意味着重旱还将持续几个月。

宋金荣种了5000余株芒果树,每年能收五六千斤芒果。1斤芒果卖一块八九,扣掉化肥农药,一年下来能挣个五六万。芒果是他最主要的收入。“芒果加上苞米、蔬菜,现在一年大概有7万多的收入。”宋金荣说。

今年芒果开花时,他心里算计“轻轻松松挣个10万没问题”,因为今年花开得特别多、特别好。

但花开不久,持续的干旱却让他十分地忧心。因为芒果树在开花期与壮果期最怕的就是缺水,一旦缺水,果树就会挂不起果,即便挂起果了,长到一定时候也会脱落。

芒果林下侧,用于灌溉的3口直径为五六米的山坪塘去年11月就已干枯开裂。因为缺水,5000多株芒果树浇了一次水的不到三分之一。浇了水的果树长势喜人,像把撑开的大伞,可没浇水的却是蔫搭搭的,瘦弱干枯。

果树的参差不齐就如同宋金荣的心一样七上八下。他很清楚,浇了一次水的果树后续水源跟不上,那将意味着什么。

焦虑的他不知道咋办,但每天他还是会跑五六趟果园。“在地头看下,该弄的弄一下,”他抚摸着果树,心疼地说,“过几天旱情再不缓解,就把蔫了的树枝锯了,保母本,等明年再发。如果不锯,水份流失会很快,果树会死的,到时就不仅仅是绝收了。”

为了保住果树,他试了很多方法,包括地膜覆盖,拉水、买水浇灌,但他很明白,这仅仅是杯水车薪。怕浇果园的胶管被晒坏,他边走边往下拖。

今年收入会怎样,他直摇头,说无法算。10余亩地的包谷缺水,“玉米都是瘪包包,不起米只有核核。”往年10多亩玉米地,可收1万多斤,今年只收了2000多斤,苞米地收后全都荒着,小米辣、豌豆今年是一点没种。芒果如果绝收,不算人工,光前期的化肥、农药钱就会亏损3万多元。

“开年来,村子里的很多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眼看无望了,只能到外头找点钱补贴家用。”宋金荣说,自己因为还在村上兼得有职,没法出去。

宋家有8口人,上有父母,下有二个女儿在镇上读书,全家每月最少开支1500多元。芒果负担着一家人的生活。

在金河村,芒果产业已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有1000多亩,都像宋金荣家一样,水源决定着今年一年的收成。

“夏至茫茫点火忙,早上点的吃白米,晚上点的吃米糠。”下月,又是水稻育秧时节,没水的金河村又将面临育秧难。

村民们说,手中有米心才不慌,这水稻不栽不行。大家商议,干旱持续的话,只能下到金沙江边的干沙坝那儿育秧,弄个柴油机抽水,派专人守护。但连接水流滚滚的金沙江与村子仅一条羊肠小道,坡度60余度,不少地方是坚石崖壁。

“如果小秧育起,40天才能栽,照今年这个天,恐怕要12月份才收谷子噢。”村民们苦笑。

下午3点,坐东朝西的金河村正当夕晒,温度33摄氏度,热辣辣的太阳如火上浇油般吸食着地里仅有的水气。

不洗脸的马友才

47岁的马友才家在宋金荣家下方500米处。全家有5口人。

见到马友才时,他正坐在离家几十米远新挖的水凼旁,一口一口地吸着烟。持续的干旱,找水源已经成为了他的主业了。背阴、土湿、沟渠旁,只要觉得有水的地方,他都会去试试运气,挖个凼凼。

身旁的2个水凼是他和邻居一起挖的,镇上的领导也来帮了忙。一个水凼有两米多深,直径约1.5米,一个蓝色的抽水泵安放在里面,三分之二裸露在外。“一天一夜浸了10公分水,够担两挑水。”马友才说,两个水凼要维持他们周围五六家人的生活用水。

马友才告诉记者,连续7个多月的干旱,是自己一辈子都没见过的。自家地里的鲜食玉米已经全部绝收,4000多株芒果也面临绝收。“今年具体了,再过一个星期恐怕连生活用水都要困难了。”

“现在全家人加上牲口用水,一天最少要4挑水。”马友才算了算。他家养了2头牛,6头猪,1匹马和一些羊。

“我们用水都是省着用,水首先是满足做饭、饮用,洗菜的水留下来喂养牲畜,洗脸洗脚的水又留下来冲厕所。”马友才说,自上月干旱加剧开始,他早上就不洗脸了,“不要脸”了。

在马友才的家里,接进厨房的水龙头几个月前就开不出水来了,一旁放着两小桶生活用水。院子里放着五六个黑色的塑料桶,桶里装着洗菜后留下来喂牲口和晚上洗脚用的水。

房屋顶上的太阳能2个月前就蓄不起水了。他已将太阳能管子取下放在屋里,水箱用谷草包裹,他准备过两天把水箱取下来,以免被晒坏。

为了节约用水,他家吃得很简单,尽量吃一些盐菜,比如大头菜腌的盐菜煮汤。干了一天活后,端一小盆水用毛巾抹抹身子、抹抹脸、洗个脚就行了。

因为缺水,早些时候,马友才还将家里的牲口卖了一部分,“价格贱得很,毛猪才投三四块1斤。”

马友才说,自己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水凼里有多少水,这水是一天比一天少,现在一天还能挑个二三挑,但是如果再这样旱下去,怕是没了。

最近几天,马友才喜欢每天看天,他说电视上说北方都在普降暴雨雪,他期待这里也能像北方一样,降一场大雨,大雨过后芒果也有救了,自己也会尽快在已经开裂的地里种上庄稼,弥补一下损失。

镇上居民的“锅桶瓢盆曲”

红格镇,以温泉而名。可3月以来,这里却因缺水而名。

现在,镇上的居民每天都会准时在7点钟准备好锅桶盆——接水,水成为居民们的最爱。

红格镇常驻人口3000多人,镇上有两所学校,师生约合4000人,加上红格村里的村民3000人,镇上有1万余人。

在集镇半山坡上的红格自来水厂,供应着全镇1万多人的饮用水。“早上7点供水,晚上9点钟关水”的通知如闹钟般提醒着镇上的居民们准时接水。

“一池子水560方,两个小时就放光。”水厂管理员陶朝福说,定时供应是迫于无奈,现在水厂3台机子,1台没水抽,另两台仅能抽半池子水。以往,镇上1天需要3000多方水,现在仅有500多方水。

15日14:40,记者在水厂看见,3米多高的蓄水池分成十梯,已蓄了6个小时水的池子里仅一梯水,约56方。陶朝福说,由于天气热,加上前两年雨水少,地下水少,今年地下水比往年下降了三分之二,现在才3月份,到四五月分肯定还要减少,雨水落地要8月去了,这可咋整?

58岁的张淑珍老人一家8口人,三代同堂,住在离镇政府不远的街上,属于地势较低的。6个水桶、1个太阳能水箱、1个大水缸是她家每天必须要接满的。“吃饭、洗衣、洗澡,全家人一天全靠它们了。”张淑珍每天早上都会很忙,她说这接水忙始于两个星期前。

12点的早饭吃完后,张家的水还剩一半多。张淑珍说,这些就留到中午饭和晚上洗漱用了。她家一天只吃两顿,中午饭相当于城里的晚饭,18点。早上掺满的太阳能热水器到了晚间,因太烫,只能放在盆子里兑些冷水洗。

“很不方便。”张淑珍老人担心地说,等天气越来越热了,水怕更少了。

距张淑珍老人家不远处,是红格中学,学校有2600多名师生。校门口低矮处有一水管,是学生们每天的接水点。

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始,住校生们每天早上都会到门口去端水冼脸、洗脚。晚上,因为没水,有的住校女生已开始买矿泉水洗脸、洗脚了。“没法,没水呐,总要洗个脸和脚再睡吧。”

“洗澡就更别想了,住校学生全都周末回家洗,我自己都是回新县城洗澡。”红格中学蒋校长说。

因为用水紧缺,新教学楼一楼的厕所每天早上只能简单打扫一下,厕所里放有一个硕大的水缸,学生上完厕所后,拿瓢舀一勺简单冲下。人在20米开外,就可闻到厕所的臭味。随着天气渐热,一些苍蝇蚊子也不时光顾。

而与厕所有一拼的,当属学校的男生寝室了。爱跳爱闹的男生们每晚回到寝室就不得了,“鞋臭、汗臭交织,那个味道真是不一般。”备受折磨的老师爆料。

新闻推荐

攀枝花军分区组织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抗旱

本报讯(杜润明特约通讯员安洪志)仁和区拉柞村黄梨树社的村民张建梅万万没想到,自己的15亩芒果树幼苗在民兵的精心呵护下死而复生。这是攀枝花军分区面对攀枝花市日益严峻的旱情,积极组织官兵和民...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干旱肆虐的村镇 ■ 本报记者 潘芝 文/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